廉政文化格言警句|廉洁(liánjié)简短小故事
★ 廉洁奉公,家事(jiāshì)国事皆为心头事;
贪污受贿(tān wū shòu huì),风声雨声都是警笛声。
★ 失去(shīqù)监督★ 观其交游,那么其贤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注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
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
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注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那么心正行善的好人都会互相勉励继续行善;
一旦误用心邪行恶的坏人,那么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朝堂或地方官府。奖赏那些该奖赏的人并且所奖所赏与其功绩大小相称,那么没有功绩的人自然就会主动退后;
惩罚那些该惩罚的人并且所惩所罚与其罪过轻重相当,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引以为戒,感到畏惧。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语。注解: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
一千个随声附和的庸人,不如一个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为左右有许多实话实说的直臣而兴国安邦,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吭声而亡国杀身。
★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
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子·兵略训》。注解: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
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 公生明,廉生威。[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注解: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那么会心明眼亮;
居官清廉那么会树立威信。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春秋]《论语·里仁》孔子语。注解: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春秋]《论语·子路》孔子语。注解: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
如果自身贪邪不正,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 假设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注解:如果循私枉法、贪污纳贿,不仅败坏国法、损害百姓,而且即使丑事未败露,贪贿者内心岂能不常常恐惧?恐惧多了,也有因此得病致死的。大丈夫怎能因贪财而害及身家性命,使子孙后代总要为此而倍感耻辱呢!
★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正谊堂文集》。注解:
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到我的名誉节操;
一厘钱,一毫争,都是民脂民膏。少收一分,老百姓受惠就不止一分;
多取一文,我的为人就不值一文。谁说多吃多占是官吏交际难免的平常小事?要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损害"清廉知耻"之德。如果你说这些钱物并非不义之财,那么请你说说它们是怎么得来的!
★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 党施廉政,民沐惠风。
★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慎权、慎欲、慎微、慎独。
★ 怀律己之心,修为官之德。
★ 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
★ 贪污一根针,刺痛百姓心。
★ 心贪心必黑,心廉心自在。
★ 祸害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
★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 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镜明得失。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
★ 俭以廉之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
★ 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 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负民即负我何忍负之。
★ 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 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廉政文化格言警句-廉洁简短小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