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
摘要:针对黄壁庄水库大坝长、枢纽建筑物分散的特点,采用GPS布网和视准线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展程度位移监测网的设计。在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立方面,按照不同建筑物对变形监测精度的标,采用全局控制与部分加强的设计方常溢洪道闸墩下少先队那么墩顶上设有一排程度位移测点,在公路桥下游侧与立墙之间的墩顶上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
2.1.4原非常溢洪道
在原非常溢洪道闸墩上游侧的墩顶上设有一排程度位移测点,由右至左每双号墩上设1个测点,共计5个测点。在闸墩上下游侧的墩顶上各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每个墩上一个,共22个。
2.1.5新增非常溢洪道
在新增非常溢洪道闸墩下游侧墩顶上设有一排程度位移测点,在公路桥上游侧的墩顶上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每个墩上各1个测点。共12个。
2.2工作基点设计
2.2.1程度位移工作基点及校核基点设计
〔1〕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由于二者轴线不共线,因此需布置两条视准线。在视准线两端分别设置峡谷组工作基点。由于大坝本身也属于变形体,为获取测点准确的变形量,拟在溢洪道下游设置两个校核基点,以便对工作基点进展修正。
〔2〕正常溢洪道。在正常溢洪道两端设置两个工作基点,作为视准线观测的工作基点。拟在溢洪道下游变形区外布置两个校核基点,以对工作基点进展修正。
〔3〕主坝。将6个观测断面上的坝顶下游坝肩处的测点纳入GPS程度位移监测主网,作为测点所在断面的工作基点,以此作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断面上其余3个测点的变形量。
〔4〕副坝。将10个观测断面上的坝顶下游坝肩处的测点纳入GPS程度位移监测主网,作为测点所在断面的工作基点,以此作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断面上其余2个测点的变形量。
2.2.2垂直位移工作基点设计
〔1〕为方便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到达快速获取监测数据的目的,拟在非常溢洪道以及新增非常溢洪道、正常溢洪道下游分别埋设垂直位移工作基点一座。
〔2〕副坝部分每1k左右设置垂直位移工作基点一座。
2.3基准点设计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根底,必须保证巩固和稳定,因此点位应选在变形区以外,地质条件好,又可以永久保存的地方。为检核基准点的稳定,程度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均设置成基准点组。水准基准点组拟选在水库管理处内的马鞍山上,由三点组成扇形或等边三角形。程度位移基准点拟选在马鞍山上一点,副坝右岸马山上一点,另外一点选在大坝北岸牛城村附近,分开变形区的地方。三点应两两通视,以便于用大地测量的方法对基准点检核。
3程度位移监测网建立
3.1方案选定
黄壁庄水库大坝长,建筑物分散,假设采用大地测量方法布网,那么观测周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大,难以到达预期效果。而采用GPS布网具有不需要点间通视,布网灵敏,可全天候作业,观测速度快,工作量小等优点。同时对所构网形的图形强度要求不高,可有效克制气象条件对观测的影响。因此本网拟采用GPS进展程度位移主网观测。
3.2观测网形确实定
将基准点、工作基点、校核基点以及副坝监测断面坝顶上的变形点一并纳入主网统一观测。为进步GPS网的精度与可靠性,GPS点间构成尽量多的由GPS独立边组成的异步环,使GPS网有足够的多余观测,平均每点设站2-3次。
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