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 摘要:针对黄壁庄水库大坝长、枢纽建筑物分散的特点,采用GPS布网和视准线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网的设计。在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立方面,按照不同建筑物对变形监测精度的标,采用全局控制与局部加强的设计方法,开拓了平原、丘陵水库变形监测工作的思路为大坝观测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黄壁庄水库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变形监测 1 工程概况 黄壁庄水库大坝位于河北省鹿泉市黄壁庄镇,距石家庄市30km,是滹沱河中下游重要的、控制性的大(I)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建于1958年,1968年达到现状规模,其任务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和养殖。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主坝、副坝、重力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灵正渠涵管及电站组成。主坝坝顶长1843m,,。,坝顶高程为129(/).2m。。混凝土重力坝位于副坝左侧,共8个坝块,,。 自大坝建成后,变形观测系统一直没有完善,部分建筑物只间断性地进行了垂直位移观测。由于这些数据不连续,经历洪水时,无法正确判定大坝的运行状况,给决策和调度带来盲目性,随着大坝除险加固工程的开展,坝体上已有监测点将全部报废。因此建立完善的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对各建筑物重点部位进行变形监测,准确掌握大坝的运行规律,科学地对水库进行调度非常必要。 2 点位设计 变形点布置 主坝 在主坝上设有6个变形观测断面,桩号分别为0+300、0+455、0+710、0+855、1+000、1+050,在每个断面上各布设4个变形点,共24个。其中上游坝坡上、坝顶下游坝肩、下游坝坡马道上及坝下路上游侧各一个测点,各测点均为综合标点,即同一测点兼作垂直和水平位移测点。 副坝 在副坝上设有10个变形观测断面,桩号分别为A0+520、A1+755、A2+380、A2+826、A3+860、A4+062、A4+129、A4+462、A5+353。在每个断面上各布设3个变形点,(原坝顶)、坝顶下游坝肩、下游坝坡120m高程的马道上各设一个侧点。各测点均为综合标点。 正常溢洪道 在正常溢洪道闸墩下少先队则墩顶上设有一排水平位移测点,在公路桥下游侧与立墙之间的墩顶上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 原非常溢洪道 在原非常溢洪道闸墩上游侧的墩顶上设有一排水平位移测点,由右至左每双号墩上设1个测点,共计5个测点。在闸墩上下游侧的墩顶上各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每个墩上一个,共22个。 新增非常溢洪道 在新增非常溢洪道闸墩下游侧墩顶上设有一排水平位移测点,在公路桥上游侧的墩顶上设有一排垂直位移测点,每个墩上各1个测点。共12个。 工作基点设计 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及校核基点设计 (1)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由于二者轴线不共线,因此需布置两条视准线。在视准线两端分别设置峡谷组工作基点。由于大坝本身也属于变形体,为获取测点准确的变形量,拟在溢洪道下游设置两个校 核基点,以便对工作基点进行修正。 (2)正常溢洪道。在正常溢洪道两端设置两个
黄壁庄水库大坝位移监测网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