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的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的论文.doc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的论文内容摘要: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发展红色旅游为改善老区面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认为,拓宽筹资渠道,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注重旅游产品的组合、活化及其营销;重视社区参与;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是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关键词:红色旅游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对策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包括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等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 2004 - 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全国 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界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 12 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等局部地区外,其余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区(见表 1 ),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革命老区 80 %位于山区和丘陵,大多交通不便,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老区生态环境优越,传统民俗文化得到较好的保留,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或红色景区(点)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可以相得益彰。.cOm 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在处理老少边穷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关系中,红色旅游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各类世界组织都关注贫困问题, “减贫旅游”( ppt )的概念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就是用旅游的办法来减轻贫困,使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增加革命老区人民就业。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将推动革命老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一些旅游专家认为,在我国,每接待 20 名国外游客,就可为我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每接待 150 名国内游客,也为地方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例如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使茨坪镇吸纳就业人口近 6000 人。增加革命老区人民收入。只要利益分配得当,旅游开发完全可以给景区内的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收入。如河北嶂石岩景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 1995 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就已经达到 3000 多元,周围乡村农民达到 1600 多元,比景区开发前增加了 10 余倍和 6~7 倍。井冈山小井村,村民们原来人均年收入不过 300 元,现在家家户户开农家乐旅游餐馆,销售土特产、旅游工艺品等,人均年收入 5000 多元。在井冈山山下的泰和县桥头乡,当地农民发挥毗邻井冈山的优势,办起了度假村,年纳税额达 30 余万元。开阔老区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是相对封闭的产业, 与外界的物质交流、人员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相对较少。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外地游客的涌入,革命老区的农民得以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交道,可以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观。促进老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大力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对外联系的便捷性以及住宿、游览的舒适度。通过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的建设,可以将老区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7-06-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