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宋开元 杨文选 杨 艳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是生态意义上的自然观,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分析了人和自然的本真关系及实现形式,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润驱动下的,以对自然单方面的征服为价值追求的,只考虑向自然索取,完全不顾人的持续健康、环境的持续清洁和资源的永续利用的异化劳动,扰乱了自然界物质的正常循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扭曲。“……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灰做肥料足够让最能盈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代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这同他们又有什么相干呢?”正是这种逐利的短视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的破坏,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带上了污染和破坏的特征。
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对自然界的破坏性更突出地体现在人的劳动异化中,资本主义劳动表现出反自然、反人类的一面。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条件相异化,劳动过程同时成为破坏劳动条件的过程,危害人类本身的过程同时成为危害自然的过程。人类在试图征服自然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由征服者变成被征服者。面对工业文明实践活动基础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与对立,面对世界范围内生态、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尖锐矛盾,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必须自觉地回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中来。“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
人类活动的每一步成功,都意味着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人越是主动地去改变自然,越是受制于自然,实践愈深入,受制愈深刻;而受制愈深刻,认识的难度就愈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既然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我们在劳动中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只有不断地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人类才能维持生态平衡,免遭自然的报复。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阐明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社会化思路,这些充满生态智慧的光辉思想,在全球生态危机日趋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解决当代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对应,是对工业文明的总结和时代性扬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和态度。痛定思痛,人类开始对自身的文化价值进行反思,对发展战略进行重新选择,对自身的生产行为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成为人类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在恩格斯看来,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有着深刻的认识根源:人类往往能够看到眼前的胜利和直接的结果,而忽视难以察觉到的长远的利益和间接的影响。由于人们还不善于从总体上进行横向的综合研究,因此,常常忘记自身也属于自然界这个整体,把人类与自然界绝对对立起来,往往以征服者、支配者自居,想不到自然对掠夺式开发也会做出反应。实践证明,人类一旦撇开自然界的制约性去任意从事物质生产活动,自然就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人类甚至毁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