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
吴玲初春周末的一个黄昏,我和朋友去西郊爬山。彼时春风拂面,柳吐新芽,空气里有隐约的薄荷的香。突然间,一种太过熟悉的若有若无的歌声在我们的身后响起,随后逐渐清晰。我们几乎同时脱口而出:“雪绒花……”歌声是从一个女孩带着的随着,此时的玛丽亚不仅是孩子们的妈妈、老师,更像是他们的玩伴和朋友,正是这种天性的释放,母性的袒露,使孩子们和玛丽亚逐步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玛丽亚的聪明之处在于在寓教于乐中张扬孩子们的个性。上校去维也纳渡假,玛丽亚用窗帘给孩子们做风格各异的游戏服,带领他们乘马车逛萨尔斯堡的大街小巷,骑车爬树,踢球划船,在开满野花的山坡奔跑嬉戏学唱歌曲……这些温暖和关怀,这些在孩子们生命里留下烙印的细节,一点一滴慢慢融进孩子们的生活,久违的笑容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脸上。
自然真挚的情感蕴含在影片中每个人物的身上。男爵夫人美丽高贵,对上校亦是一往深情。可是当她意识到阻止不了玛丽亚和上校的感情时,她留下祝福,悄然回到维也纳。至于上校呢,他只知道服从于自己的内心,什么舞会沙龙、金钱地位,这些都不再重要,心里喜欢就足够了。我至今记得一个动人的场景:当麦斯叔叔念出演员名字时,小格丽塔天真地问为什么她的名字总在最后一个时,麦斯叔叔故作惊讶:因为你是最重要的一个……
至于影片中扮演玛丽亚的朱莉·安德鲁斯,正值演艺巅峰,不仅容貌俏丽、身材高挑,又天生一副金嗓子,而且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天生丽质和良好的素养都使她扮演的角色和她自己的身份时常融为一体,自然本色、炉火纯青的演艺使玛利亚的角色恰到好处地得到演绎。
二、贯穿全剧的音乐之美
多年前,我们只有十五六岁的年龄吧,从乡下考进城里,有些不知所措地端坐在课桌上,刚刚大学毕业的汪老师个子不高,三七分头一丝不苟的分开,他拿着精致的指挥棒,有力地舞动双臂,教我们唱《雪绒花》,唱到动情处,眼睛眯缝着,头一点点向上昂过去,似乎在天花板上寻找什么……除此之外,他还教我们唱《哆来咪》,欣赏《孤独的牧羊人》等等。懵懂的我们很讶异:原来世上有一种叫音乐的东西,她可以这么美丽动听……我们毕业后若干年,得知他因病英年早逝,让我们这些学生唏嘘不已。
毋容置疑,《音乐之声》公映几十年来之所以经久不衰,影片中美妙无比的经典插曲功不可没,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上述三首歌曲。
《哆来咪》是孩子们欢迎男爵夫人和上校从维也纳回来而跟随玛丽亚在开满野花的山坡上学唱的歌曲,也是玛丽亚对孩子们进行音乐启蒙的开始。整首歌曲调欢快优美,充满童趣的歌词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哆’是一只小母鹿/‘来’是金色阳光/‘咪’是称呼我自己/‘发’是道路远又长……”玛利亚弹着吉他,她的身后是高远的雪山,足下是宽阔的草原,再加上孩子们如小鹿般雀跃奔跑的身影,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童年的快乐。
《孤独的牧羊人》是玛丽亚和孩子们为男爵夫人表演的木偶剧,表现的是一个牧羊人的爱情故事。整首歌曲调诙谐幽默、婉转跳跃,大量运用喜剧趣味的衬词,加上孩子们纯真可爱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牧羊人、小姑娘、王子和伴奏的乐手们等小木偶夸张的造型、滑稽的动作与表情,使影片洋溢着轻松和欢乐。
歌曲《雪绒花》在影片中共出现两次,如一根轴线深化影片内涵。第一次是上校在玛丽亚和孩子们的要求下,自弹自唱了这首自己最喜爱的奥地利民歌;第二次是在纳粹占领奥地
《音乐之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