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千家诗》读书笔记.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千家诗》读书笔记
《千家诗》读书笔记1
  前几天,我看完了《千家诗》这本书。
  这本书是由宋朝的谢枋得写的,然后是由丁军杰说明的。我看这本书之前想:这本书里确定有许多许多古诗,不然怎么说是千家诗呢。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看了起来读书看法是很符合我随意随性懒散的特性的,这一次又想好好发挥此特长。可是古人又云:为学患无疑。而有所疑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有进一步的解疑行动才是真正的学习看法。于是,我特意“百度一下”。答案众说纷纭,说法不一而足,而一位叫“天心月圆”的新浪博友,他对于紫薇花与紫薇郎的阐述就特别周详深刻,让我心里的疑团如同被拨开的云雾。综合参考所查阅的各方说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紫薇花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是一种树姿美丽,花色艳丽,适应性强而被广泛种植的观花树种,但我们也必需知道,还有一颗星宿也叫“紫微”。两词形近音同,意义却大相径庭。“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古来的探讨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据说自汉代起,“紫微”就用来比方人间帝王的居处,即皇宫重地。(知道了这一点,后面的就好理解了。)
  那为什么把中书省之官称作“紫薇郎”?“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可见中书省是皇家政务中枢,唐代中书省就设在皇宫内。需知道,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中书省官员)称为紫微令。这样说来,“紫薇花”和“紫薇郎”(正确应是“紫微郎”)之间其实并没有干脆的关系,它们是由于“紫微”这一颗寓意名贵的星宿,“花”与“官”才联系起来的。紫薇花因此见幸于皇宫而被普遍种植也就不为奇了。
  还需知,中书令为一省之首官,历来是文人士子企慕的要职,所以历来诗人都喜爱歌咏紫薇花,尤其是后来凡任职中书省的官员,都喜爱写紫薇花,喜以“紫微”自称。杜牧也当过中书舍人,曾以《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杜紫薇”。“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不过我宁愿信任,紫薇花本身的漂亮飘逸,轻灵曼妙才是它深得人们宠爱,诗人青睐的最大缘由,也是其在宫中遍植的最主要缘由!终归,漂亮的花儿本是自然界的精灵,是大地之母给人类最诗意的馈赠,人为的赋以浓重的政治色调,非但不能增加它的美艳,反而剥夺了它纯真的光彩。
  这几天读美术史话,读到日本当代画家东山魁夷,每当有客人光临,他就提前将自家庭院小径打扫干净,然后轻轻摇落院中的花树,让花叶铺满庭径,以此愉悦客人的心怀。我不禁想:啊,他最好摇落的是一棵紫薇花!
《千家诗》读书笔记3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特别广泛,影响也特别深远。
  号称千家诗,原委有多少呢?《千家诗》实际只有122家。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从查考年头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绝。
  《千家诗》有好几个版本,南宋诗人刘克庄编过一本《后村千家诗》,另有《新镌五言千家诗》、《重订千家诗》。千家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现在仍旧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希望在阅读与观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千家诗》读书笔记4
  书桌上的它,格外惹眼,那是我情有独钟的《千家诗》。就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觉得,诗歌是那样的美妙。我轻翻书页,步入了那个诗歌的年头。
  矮矮的平房,成荫的柳树,树下乘凉的,会是陶渊明吗?一袭白衣,一壶老酒,那月下独酌的,是李太白的身影吗?早朝之上,慷慨激扬主见变法的,是王安石吗?被贬后,独坐小舟,借酒消愁的,会是苏东坡吗?竹林里,独自抚琴的,是王维吗?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远远地瞧见,木门前徘徊的,肯定是崔户那落寞的背影;“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春日午后游走于花丛中的,不必说,定是程颢在观赏风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钱塘湖边品尝春光,白香山,也是在那样一个初春的日子,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吧;“天街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千年前的唐宫,会有人知道那个宫女的心酸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诗秀就在那仲夏的夜晚,静静地等待友人的到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唐朝的春节,也是像如今一般喧闹非凡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白,大街上,也是冷冷清清……
  我就这样在那诗歌的年头彳亍着,突然想起

《千家诗》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7-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