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稿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张志清一、教材解析 1 、单元解读《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一单元都是写景文。前两篇文章都是自然景观,重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以《黄山奇松》抓住“奇”来展开全文。《黄果树瀑布》按游览顺序重点写瀑布的形态和声响。莫高窟是人文景观, 景点多, 内容丰富,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 通过具体介绍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让我们充分感知“明珠”和“艺术宝库”的魅力,从而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三篇文章都抓住景物的特点, 精选材料,详略得当,情景交融。在内容的安排上,又是逐渐丰富 2 、文本解析《莫高窟》文质兼美, 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 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 阅读美文的同时, 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3 、写作特色①结构全篇按照总分总结构来写。重点段落彩塑和壁画也按照这个结构写。写法上采用“先概括后具体再抒情”的方式, 结构清晰,是一篇很好的写景范文,值得学习。②写法点面结合文章采用排比句式, 先从面上的整体介绍, 再先去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点具体介绍。 3 语言文章语言优美,多用成语,语言精练生动。二、教学方法 1 、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 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多重朗读体验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 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 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 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 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借助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编写课文提纲。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介绍莫高窟的,学习文章的结构、语言和写法并运用。四、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自学课文, 给每一小节写上段意。 4 、查找资料①寻找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图片,如神态各异的彩塑,各种内容的壁画,特别注意飞天的姿态。②了解莫高窟的文献资料,有选择的摘抄记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客。课件出示地图你们看,在祖国西北的甘肃省敦煌市,就闪耀着一颗明珠,它就是——(齐读)莫高窟。课件点击出莫高窟图片 2 .板书课题:莫高窟“窟”就是——生:洞窟、洞穴。所以“窟”是穴字头。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 、指名朗读第一小节课文第一小节,用这样的文字来整体介绍莫高窟,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2 、找出中心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3 、这一小节
《莫高窟》教学设计 -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