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因病机
第一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求病因。
、泄泻、痢疾、下肢水肿、下肢溃疡。
三、湿
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温药,升阳,宣肺开上之药,多取杏仁、厚朴、半夏、桔梗、枳壳、栝楼、贝母、枇把叶之类。木来泻土,行气,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第九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四、燥
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温燥
凉燥
时间
初秋
深秋
气候
有夏热之余气,燥与热结合
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结合
证候
燥而偏热(温燥证)
燥而偏寒(凉燥证)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干涩
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症状
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易伤肺阴
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痰中带血。
第十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方解
苏叶(15g)
解肌发表,开宣肺气
君
杏仁(15g)
宣肺止咳
前胡(15g)
疏风降气,止咳化痰
臣
桔梗(10g)
枳壳(10g)
理气,一升一降,助君药苏叶、杏仁宣利肺气
半夏(15g)
理气祛湿化痰
佐
橘皮(10g)
茯苓(15g)
臣
杏苏散
第十一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调和药性,合桔梗
清利咽喉
甘草(5g)
生姜(3片)
大枣(4枚)
佐使
调和营卫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功用
外感凉燥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功用
第十二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方解
桑叶一钱(5g)
轻宣燥热
君
杏仁一钱五分(8g)
宣利肺气,润肺止咳
豆豉一钱(5g)
解表,助桑叶之功
臣
贝母一钱(5g)
沙参二钱(10g)
清热润肺化痰
栀皮一钱(5g)
清泄肺热
佐
梨皮一钱(5g)
润肺止咳生津
清热润燥化痰
桑杏汤
第十三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轻宣温燥
功用
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主治
第十四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辛润药杏仁、桔梗、细辛、芥子、苏子、当归、石营蒲、远志等30余种,
上燥:桑叶、杏仁、沙参、芦根、贝母、知母等
中燥:麦冬、石解、花粉、玉竹、案皮、蔗浆等
下燥:地黄、白芍、阿胶、龟板、鸡子黄
某氏,心中烦热,正值经来而热渴不已,若潜肺气则大谬,应用复脉法,炙甘草、生地、阿胶、麦冬、枣仁、蔗浆
第十五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炎热
灼燔
为阳邪,实热证
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
炎上,症状多见于上部
发热,头昏,头痛,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
易伤津耗气
口渴喜饮,咽干唇焦,舌质红绛,体倦乏力少气。
易生风
高热,四肢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热极生风)。
易动血
热迫血妄行,如吐血、咯血、衄血、尿血、皮肤发斑。
易扰心神
高热,狂躁,神昏,谵语,失眠。
易致肿疡
痈肿,疮疡,局部红肿热痛,化脓。
五、热(火)邪
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称为火邪。(少火及壮火的概念)
第十六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火郁发之
荆防败毒散,用于疮疡初起,兼有外感之腠理闭塞,邪热怫郁。方用羌活、独活、柴胡、防风等解表取汗以散之,正取其“发”的作用。
普济消毒饮用升麻、柴胡疏散上焦风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泻黄散用栀子清降胃火,用防风发散郁伏之火;清胃散用黄连清胃火,用升麻宣达郁遏火邪
第十七张,共九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六、暑邪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大凡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称为暑邪。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炎热
为阳邪,实热证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
升散
上犯头目
伤暑:头昏、目眩。
上扰心神
中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腠理开泄
多汗
伤
病因病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