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剧电影的导演美学特征浅析
4
摘要:在音乐剧与电影创作中导演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导演完成的工作或许并不如表演工作能够直观地呈现为作品的外在形态,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在众多的艺术门类当中,戏剧和电影是独之下,水晶灯随着被强风拂去厚厚的灰尘,开头透射出华丽的颜色,并向四周延长开去,大吊灯被缓缓拉起,镜头环围着它旋转上升,座椅、看台也随之奇迹般地翻新,歌剧院曾经的奢华与富强随着颜色的转变尽现眼前,尘封三十年的记忆被打开……画面至此,剧院内景的呈现很可能是实地拍摄,但前后两组镜头的转换是如此浑然天成,完全没有切割的痕迹。在电脑特效的处理下,蒙太奇实现了两处镜头的融合以及剧中年月的更迭。电影场景的真实与连接的连贯明显是舞台剧所无法匹敌的,但舞台艺术自有它独具魅力的抽象方式和表达特征。由于时空受限,舞台剧往往以布景装饰体现时代以及地域特色。舞台的各个方位在剧中都有特定的位置指代。于是,演员从舞台一端穿到另一端,便可能表示已经漂洋过海到了另一个国度;两人相背而立,还身处两地,继而转身相视则为团聚等等。
5
四、观演互动:调动沟通反应与参与性
幕布的使用,除了体现出段落层次的分明,还让导演的构思更为细化,在使用幕布切换和切割场景时,观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段落的开头和结束,还可以通过幕布的设置,体验感受到舞台上多个场景在同一舞台上的呈现,从而让整个舞台呈现出立体化效果。在《歌剧魅影》中,呈现克里斯汀在房间卸妆时,舞台被分成三个部分,整个舞台叙事在立体化的搭建中,得到完善的呈现。在整场音乐剧的谢幕阶段,也是观众最为期盼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在电影院无法体会的独特感受。通过演职人员与观众的掌声互动、面对面沟通,反复几次帷幕拉下,再到帷幕升起,幕布的使用,让观众们在全身心地投入一场舞台音乐剧后,回味剧情,兴尽而归。
7
五、导演手法:留意运用电影语言和电影技术
受众在观看电影和剧场时,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电影导演会从摄影、剪辑、景别、颜色、音乐音响等电影技术的各方面对音乐剧进行重塑。舞台音乐剧需要多个动态元素的组合,不断对观众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达到一个引人入胜的剧场氛围。而电影则是通过摄影机所拍摄的镜头,进行筛选、组接、编排和剪辑。所以,音乐剧及其电影从现代艺术范畴看,仍属于电影范畴,需要依据现代电影的艺术创作规律进行拍摄制作,并和音乐剧艺术完善的融合在一起。
(一)借助电影拍摄技术
电影的拍摄手法对剧情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电影《凄惨世界》中,霍伯导演将手持长镜头和固定特写镜头作为主要的拍摄手段,通过大量晃动主观镜头、长镜头和单一画面特写,这类手法正是艺高人胆大之所为———就是要让每一位观众深化凄惨世界,这种主观镜头的使用让观影者仿佛站在角色身边,达到附于其身的效果,让电影观众随着演员本人见其所见、感其所感。不同的镜头处理方法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在拍摄沙威等警察时,接受了仰拍视角,表现了警察高高在上的高傲心理。拍摄囚犯时,接受了俯拍视角,表现了囚犯的劣势地位和压抑的心情。在音乐剧改编电影过程中,通过镜头语言来完成情感表达,呈现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增加受众感同身受的视觉体验,这是镜头语言更胜于舞台语言的艺术特色。
8
(二)利用电影剪辑思维和手法
电影视听剪辑上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蒙太奇”组合,让场景的进展布满戏剧性和故事性。所谓“蒙太奇”,就是指在电影制作中把分散拍摄的镜头、场面和段落,依据确定的创作构思剪辑、组接起来,使之构成确定的情节和效果。通过蒙太奇的运用,可以在电影中形成画面之间以及画面与音响、画面与颜色之间的组合关系,造成影片快慢、紧急、舒缓等艺术节奏和氛围,同时也使影片中的时间与空间变换具有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在电影版《凄惨世界》中,影片通过蒙太奇剪辑,用快节奏的画面剪辑和较快的叙事节奏呈现了芳婷被赶出工厂后所患病的经受,利用了电影蒙太奇对抽象时间的掌控力气,通过压缩电影内在的时间和空间,表现了光阴的流转。一段原来简洁连续的情境,由于镜头的剪辑、切换,而在时间进程上被大大压缩。直至镜头切换到芳婷沦为娼妓后躺在木床之中,此时的运动镜头开头定格在芳婷的静态特写镜头上,镜头长达四分多钟,画面聚焦于人物面部,是一次特殊成功的电影化交互的戏剧性表达,使得画面更具有戏剧张力。当镜头从全景剪切到特写镜头,可以让观者更进一步地观看人物,并有助于发觉其中的细节变化,通过演员所表现出的精湛演技,再结合完整唱段所构成的丰富而生动的视像绵延,继而唤起符合具体情境的感官体验,时间愈久,移情愈深。这种由动至静、动静结合的摄影机运动所构成的叙
音乐剧电影的导演美学特征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