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围护及建设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述
该项目位于仁和镇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第二章主要分为子项构建技术
1、现场排水
考虑清除地表水,尽可能使用正规的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建设主要排水设施和23×= 。
钢板桩体最大弯矩Mmax=Eaha · S—Ep · hp · S
=Ea · ha · H·L—Ep · hp · H·L
=
[ ha=1/3(H - ho)=,hp= ]
最大剪力Qmax = Ea · ha · H·L—Ep · hp · H·L。
桩顶最大水平位移Umax=QH/ δ =。
钢板桩体应力强度δ= QH=12Mpa。
钢支撑长直径: <。
三、结论:
土体作用于桩身的应力强度δ= 12Mp <钢板桩抗弯强度[δ] (182Mpa),钢板桩支护不会被破坏。
桩顶最大位移Umax:,符合安全规定。
钢支撑L/D=<120规范要求,技术上可行。
5 、基坑开挖
土方开挖施工采用水平分段、垂直分层的方法。每一节都10m在15m中间,。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配备相应数量的自卸车运土。弃土运至良渚镇东塘河村第三组,距离约8公里。考虑到基坑暴露时间长,采用分级开挖,边坡暂定为1:1;考虑到以后需要模板支护, ,池壁外的管道开挖,局部加强支护,防止滑坡。为防止对承重层的扰动,应预留厚土层200mm,用挖掘
机挖掘时人工清土至设计标高;基层不良应清理干净,超挖部分应回填级配碎石。并分层压实至设计标高,压实度不低于94%。
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栏杆,由钢架管组成。,设置两根水平灯杆,涂黑黄两色醒目标志。
6、基坑监测措施
1. 基准网络的建立
为科学预测基坑支护稳定性及周边环境变化,及时预报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建立基坑支护施工变形沉降观测网,开展变形沉降观测。定期进行。
2、基坑支护变形观察
(1) 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察
在基坑坡顶(基坑两侧各一个)设置基线,每条基线上设置1~3个变形观测点,同时作为沉降观测点。
(2)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
以城市高程系统水准控制点或远离现场的独立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起点,与以上各点联合测量,形成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网络。
四个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四堵墙周边附近,与浅埋基础(结构)建筑物和基坑周围的重要管道监测点一起,形成沉降观测网络,监测周边环境。
三、观察方法
(1) 水平位移观测
在基线点的四个角设站,用J2型经纬仪观察四边形网的水平角(四边形的内角),与城市大地控制网的三角点联合测量水平角检查基线点是否移位。如果点正确,同时在四角测量端上相应的相邻角点定位,观察定位基线上各嵌入点水平位移的初始读数。
(2) 沉降观测
对基坑边缘各点及周边点建立沉降观测网的测量方法如下:首先从远离基坑的城市水准控制点开始观测,测完后引导到基坑周围,按照程序的每个点的观察顺序。依次观察,最后测量到另一个水平控制点,观测仪器采用S3精度水平仪。
4、基坑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监测措施
本工程对基坑周围50米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进行监测,~(构筑物),包括道路、市政管道、电力电缆,加强电信管网监测。具体监测措施为:
(1)定期观察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
(2)施工前,了解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对整个场地的地下管线进行深入调查,将其轴向投影到地面上,并布置变形观测点进行监测;部分变形要求高,靠近基坑开挖,边缘重要管线需提前加固。
材料要求
钢筋进场时应附有钢筋材料片材,按批号进行性能试验。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可抽取双倍样品进行检验。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清洁、无损伤,使用前应清除油渍、油漆污渍和锈迹。钢筋应笔直,无局部曲折。钢筋采用冷拔法矫直时,Ⅰ级钢筋的冷拔率不应大于4%。
应在Ⅰ级钢筋的端部制作,直线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直径的3倍。箍筋末端应为钩形,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钩形弯曲直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直线部分长度不应小于10乘以箍筋的直径。当需要焊接一些二级钢时,采用闪光对焊。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在进行焊接之前,必须提供符合《建筑焊接规范》的合格证书和无损射线探伤程序。
污水池施工组织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