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方法.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方法
10
【摘要】孔子教育思想是春秋末年“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容丰富多彩。他把《诗》、《书》、《礼》、《乐》作为教育文本,把“六艺”“四教”作行“君子”之行,能否做到“仁爱”、“有礼”,能否做到“诚信”、“孝慈”,都和这个人的品德高下亲热相关,他在《论语学而》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诚而信,泛而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在教育内容上选择“六艺”与“四教”,留意同学品德的培育,一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克己复礼”、“以德树人”和“仁孝诚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家国情怀的价值理念。第三,在教育目的上,孔子希望培育能“经邦济世”“治理”天下的贤才(士)。春秋末年,天下大乱不止,怎么能治乱而达“天下大治”,是诸子百家提出各自主见、争鸣不已的根本缘由。所以,诸子百家的兴起,是各种“治乱”主见的兴起,从这个意义上看,先秦诸子百家,最初其实都是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理论提出的,都是社会和政治治理学说。春秋末年,天下动乱不止,诸侯之间为了称王争霸,相互之间征战杀伐不断,周王朝的有序局面完全崩溃。而且,诸侯之间的战斗,并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更谈不上“仁义之战”,正所谓史载:“春秋无义战”,而且春秋时期的战斗,特殊残酷,破坏力强大,杀戮人口众多,“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地之战,杀人盈野”,这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进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摧残,一般百姓身处乱世,找不到安家立命的“净土”,其生存和进展,甚至生命都是无所依归了。如何治理乱世,达到天下有序、太平,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成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派争议的焦点,也成了各种学说纷起的主要缘由。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一方面想找到治理天下的根本路径和根本方法,另一方面,想培育具有从政力气并具有高尚品德修养的治理者(士、君子),其教育目的不行能不体现这种主见和诉求。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从大的层面看,主要是培育能够治理天下的能人和“贤士”,从小的层面看,是为了培育儒家学说的传承者、弘扬者。第四,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强调“有教无类”,广招门徒,延揽人才。孔子《论语卫灵公》说:“子曰:‘有教无类。’”《论语述而》说孔子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里的“有教无类”在当时是打破了社会阶级和阶层的限制,不管同学出身贫贱、富贵、尊卑,基本上一视同仁地接收,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的平民。所以,孔子接收的同学有贵族(如南宫适),有商人(如子贡),有卞之野人(如子路),也有贫士(如颜渊)还有不拿俸禄介于官民之间的人(如子张),还有受过刑罚的人(如漆雕开)以及贱人之子(如冉雍),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士气的,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崭新局面,是教育进展史上的新变革、新气象。由于自周朝以来,“学在官府”,统治者垄断了教育,享有教育权利的人毕竟是社会上层的人和子弟,能否进入“官学”接受教育,与个人的智愚、力气以及求学的愿望无关,而是与家庭、门楣、等级、身份和地位分不开。“有教无类”打破了当时教育的不公正局面,使得教育走下高高在上的殿堂而大众化、平民化、公正化,既顺应了当时社会进展中平民百姓对教育权利的呼唤和诉求,也顺应了时代变迁催生的教育进展趋势。这一切对后世中国教育的进展影响极大。

三、孔子教育思想的路径与方法

在教育的手段和路径上,孔子主见“知行合一”。孔子不是一个只懂得高谈阔论,脱离社会现实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立足于实际,主见受教育者以及做人要“知行合一”。第一,就他作为老师而言,在“知行合一”方面也是特别称职的,是同学们的榜样。例如,他教授同学习“六艺”,除了教授理论性较强的“乐”、“书”、“数”之外,自己其实也是“射”和“御”这样实践性较强技艺的高手,他曾自信地说过:“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称自己不但学过“射”,其实更是“御”(驾车)的高手和专家。其次,孔子认为假如学不致用,等于白学,主见在为政实践中“学以致用”。他曾说即使把《诗》300篇全部背诵下来,但却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运用到“为政”上去,也等于白学。他在鲁国为政时乐观实践自己的政治主见,在51到55岁时,得到鲁定公的信任和赏识,在鲁国从政,历任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主见“张公室,抑私门”,对不合礼法的违制城邑“三都”坚决主见拆掉。第三,他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礼治”,乐观推行自己的思想主见。在他看来,从政与修德是一体的过程,从政者必需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所以在教育弟子上,他要求弟子们不但要从思想上理解“德”的涵义和重要性,而且要在从政以及为人中始终如一贯彻并体现这种理念,做到知行合一,《论语颜渊》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phago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