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阅读欣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和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
52
阅读欣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和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52
走近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和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精品文档请下载)
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 写出农民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人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备受我国人民喜欢.(精品文档请下载)
52
品读诗意
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和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精品文档请下载)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和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此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和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和“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和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52
[3] (精品文档请下载)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和四时一样,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和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比照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小池》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
阅读欣赏古诗夏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