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帝与西洋文化”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康熙帝与西洋文化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对于康熙帝论文联盟学的态度和他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学者们给予高度的赞扬。陈捷先在《康熙皇帝与中西文化交流》一文中说, 康熙帝重视西洋科学,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有史以来皇帝中少见。在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中, 康熙帝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刘潞认为康熙帝是中国皇帝中唯一认真学习欧洲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的一位。吴伯娅评价康熙帝在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是, 没有传教士的渡海东来, 就没有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 没有康熙的积极支持和肚量宏大, 这个交流就难以硕果累累。笔者以为这些评论是恰当的, 完全赞同。在这里就康熙帝对天主教教义的态度、康熙帝热衷招揽西洋科技人才的方针为什么会中断两个问题,发表一点浅见。一、康熙帝对天主教教义的某种认同问题耶稣会士白晋认为康熙帝已经具备某种程度的天主教信徒的品质, 他在《康熙帝传》中写道: 由于他对基督徒的品质的高度重视, 和乐于听取我们的宣扬教义, 以及由于他的一半基督徒化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教徒品质。我 2 们有理由预言, 有朝一日, 他将可能成为在中国崇拜偶像教的破坏者。显然, 白晋认为康熙帝相当程度认同、信仰天主教教义。中国学者提出康熙帝对天主教有认同迹象的见解。张顺洪说: 康熙不仅对天主教教义有一定了解, 而且可以说已有认同的迹象。吴伯娅与张顺洪认识相同, 说康熙帝为教堂亲题匾额、对联、诗词。从这些文字看来, 他不仅对天主教教义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可以说已有认同的迹象。陈捷先在前述文中谈到这个问题, 认为康熙帝对天主教教义内涵并不特别有兴趣, 更谈不上入教。就上述四位的观点, 我想提出两个方面的疑问: 认同与信仰是一回事吗? 认同迹象当作何理解, 迹象, 反映的是现象, 而认同是讲观念。我的想法是康熙帝以中国儒家观念理解天主教教义,对它有认同因素, 但绝不是信仰, 应当说与信仰无关。我是从四个方面来认识的: 其一, 上天为万物之源的表面共识。早期传教士为在中国传教, 使用合儒, 实即附儒手法, 将其信仰的造物主用天主名称, 比附为中国人讲的天、上帝, 表示与中国人信仰相同。清朝人对此有认可和反对两种不同态度, 反对派的见解容后说明,康熙帝属于认可这一方面。他对传教士说,尔天主教徒敬仰天主之言与中国敬天之语虽异,但其意相同。又说: 至于敬天之字, 亦不是以天即为天主, 乃是举目见天, 不能见天主。天主所造之物甚多,其大而在上者莫如天,是 3 以望天存想, 内怀其敬耳。康熙帝就万物之源来讲, 认为天主教讲天主, 与中国儒学讲天( 苍天、上帝), 两者是相近的, 相通的。天主教以天主为造世主,中国人以天为万物之源, 天与天主有别,但以最高的神灵造物则同,故而撇开对天、天主来讲的差异,有共同点。其二, 康熙帝默认传教士为他祈祷天主保佑。康熙末年罗马教廷使节嘉乐来华,传布教皇格勒门得十一世《禁约》,禁止中国信徒敬天、祭祖、尊孔的信仰和活动,康熙帝就此与之辩论,多次交锋,到了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十二月十七日, 嘉乐表示不敢再辩白了, 唯有嘱咐众西洋人同心和睦, 竭力报效, 仰答皇上隆恩, 于天主前保佑皇上万寿无疆,将以祈祷天主保佑康熙帝万寿无疆答谢皇帝隆恩。康熙帝听后, 回应: 尔此奏甚是, 尔如再辩, 朕必与尔辩论至极。说嘉乐说的话很对,是
“康熙帝与西洋文化”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