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石窗
张 球除了学术上的意义,今天,我们所要谈论的石窗,主要也就是针对明清而言的。以笔者对收藏的一千余件石窗的整理,以及近几年所做的大量田野考察,可得以下浅见:石窗源于先秦,明代开始广泛应用,清代最盛,民国则开始衰落。
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具首重着,只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古代匠人雕凿石窗,首先遵循了这一实用主义的美学原则,进而求精求熟,在有限的空间里,着力发挥。将圆雕、半圆雕,以及浮雕中的高浮雕、中浮雕、透雕相互结合,既有雕塑的立体感,同时兼具绘画的平面表现形式,从而使一个普通的建筑构件,上升到了令人赞叹的艺术高度。
古人建筑,讲求风水,讲求规则。明以降,简直到了不可越雷池半步的程度。况士大夫们醉心于花前月下,诗词歌赋。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房屋的营造更加注重形式与情趣,以至成了一种时尚。
可见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江南富庶地区优秀建筑群的产生,亦必然之事。石窗作为建筑构件之一,同样受到了严格的要求。其形制、内容、色泽、位置以至数量都摆到了一定的高度,不可懈怠、马虎。户主的审美爱好往往与工匠的技艺糅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能工巧匠本身的技艺亦达到了户主的设计要求,而同时,能工巧匠的技艺亦得到了提高,得到了锤炼。少数手艺人,匠智非凡,所谓“一技一能,具有偏长者,莫不争为第一流人”。
一方面是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不同层次的民居建筑有不同的规制要求;另一方面是人们在不逾制的情况下,极其心机,构筑华宅,从而使各种雕刻艺术展示迷人风采。如福建泉州杨阿苗宅,作为闽南民居建筑的代表,房屋建筑虽不高大,但其中数对石窗,雕工之精美,手法之多样,形象之生动,相信观赏者莫不从心底发出由衷的赞美之声。这些石窗,置身于任何一种其它民间艺术,都是无愧的,亦堪称是福建石窗艺术的代表作。
而皖南和浙东民居中所见的个别突出的花鸟石窗,艺术程度之高,相信当代任何一位花鸟画家亦不敢小觑。
除去泉州地区的石窗,在整个圆柱形的窗栅上进行满工雕刻的形式之外,其他省区的雕凿方式大致是相同的。虽然粗看之下,形式与内容千差万别,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大致分类。
。俗称金钱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浙江的宁波、绍兴地区为最多。个别村坊所见,已到了“无钱不成窗”的地步,这应该与明中叶后资本主义萌芽对这些地区产生的影响所致。在石窗中表现钱币为主题所使用的,多是圆钱,亦即铜钱。金钱是富裕的象征,美好生活的基础,这样的愿望得到充分的体现,必然是顺理成章的。更遑论大量经商者以及手工业者的祈盼了。
金钱窗外逞圆形,内呈菱形,雕凿起来很有装饰意味,变化手法亦堪称繁多。有单金钱、双金钱,以及三五十个金钱相互连环、穿插。虽然繁复,但看上去仍然排列有序,匀称圆润,结构严谨,无穷无尽,给人有一种“不尽钱财滚滚来”的感觉。
还有一类金钱窗,则以大面积的唐草、花卉、蝙蝠等来加以装饰,图案变化就更为丰富了,但重点在于突出金钱,以繁托简,主次分明,绝不含糊。
。以“福、禄、寿、喜”为最多。另有“康”、“吉”、“安”以及“状元及第”、“三元”等等,均为吉祥语。在形式表现上,文字石窗不拘一格,合适的也就是规范的,故雕凿手法类同者罕见。真、行、草、篆、隶,甚至鸟虫篆,民间花体字均有所见。
人有五福,惟寿难求
中国古代石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