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胃缓,指以脘腹坠胀为主或有疼痛,食后或站立时为甚的疾病,常见于西 医胃下垂症。有关胃缓的记载最早来源于《灵枢•本藏》,即“脾应肉,肉 坚大者胃厚,肉 么者胃薄。肉 小而么者胃不坚;肉 不称身者胃下,胃下 者,下骼嵴连线下10. 1cm以上。
2 )超声检查[9 — 10]: 口服胃造影剂可见充盈扩张的胃腔无回声区,站立 位时位置降低,胃小弯低于脐水平。轻度胃下垂者在脐水平以下5 cm以内, 中度胃下垂者胃小弯在脐水平下5
〜8cm,重度胃下垂者大于8 cm。
3)其他检查:内镜检查有助于鉴别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胃排空 功能测定、体表胃电图、胃腔内压力测定等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胃运动功能障 碍;心电图有助于排除心血管疾病等。
临床诊断
3. 1中医诊断
3. 1. 1中医病名诊断胃缓以脘腹坠胀或有疼痛为主症,伴有倦怠乏力、纳 食欠佳、恶心暧气、体瘦肌削等表现。常为逐渐发病,病情时轻时重。空腹时 轻,饱餐后重;卧位时轻,立位时重[7, 11]。
3. 1. 2中医证候诊断[12 — 13]
1)脾虚气陷证: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不思饮食,面 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濡。
2)胃阴不足证:脘腹痞满,隐隐坠胀疼痛,舌质红或有裂纹,少津少苔, 饥不欲食,口干咽燥,纳呆消瘦,烦渴喜饮,大便干结,脉细或细数。
3) 脾肾阳虚证:脘腹坠胀冷痛,喜温喜按,遇冷或劳累后加重,畏寒肢冷,得 温痛减,食后腹胀,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澹薄,或完谷不化,腰膝冷 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4) 脾虚饮停证:脘腹坠胀不舒,胃内振水声或水在肠间辘辘有声,呕吐清水痰 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
3. 2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
3. 2. 1 西医诊断[6,10—11]
症状:轻度胃下垂多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胃下垂患者则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 上腹部饱胀感,食后尤甚,并可见暧气、厌食、便秘、腹痛等症状。腹胀可于 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平卧时减轻。此外患者常有消瘦、乏力、低血 压、心悸和眩晕等表现。
体征:肋下角常V 90°。由于胃下垂,站立时上腹部常可触及较明显的腹主动 脉搏动。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部轻压痛,压痛点不固定。冲击触诊或快速变换体 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部分瘦长体型患者可触及下垂的肝、脾、肾等脏器。
结合X线钡餐造影或超声检查结果可明确胃下垂程度,进而确诊。
3. 2. 2报警症状胃缓患者脘腹坠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突然加剧或性质发生 改变、大便发黑或便血,伴有长期发热、贫血、消瘦等情况时,需尽快行内镜 或其他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3. 2. 3鉴别诊断
1)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 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还可包括其他症状,如上 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及暧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 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
14]。罗马 W诊断标准[15]将其分为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诊断标准:①符 合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 上腹部烧灼感;②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