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教学目的】:
1.背诵全诗,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
3.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考虑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势,又有变幻之姿.
从侧面衬托昭君的形象。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宏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宏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6、佳句鉴赏
(这首诗歌当中,我认为有两句诗写得非常美,我自己很喜欢,不知道有没有同道中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明确:“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环佩空归月夜魂
明确: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化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土,可见其思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7、《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和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六、用心动情,熟读成诵
1、朗读、背诵。(注意字音,把握节奏、语气、情感。)
2、小组试背,分组检查。
3、个人背诵,师生抽查。
4、小结
诗歌主旨: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场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和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土,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艺术技巧:
1.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2.比照鲜明,对仗工稳
七、链接相关,触类旁通:
同样是“昭君出塞"的事迹,杜甫笔下的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 的昭君,而在史学家翦伯赞和剧作家曹禺笔下,昭君却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请考虑:
你如何来评价昭君呢?
1、学生考虑、讨论。(各语文小组,选代表发言)
2、学生朗读例文:
美女赌江山
柔柔弱弱的一群,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
咏怀古迹教案3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