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
老师读书随笔【荐】1
加入老师这个队伍,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许多,如何建立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我苦恼的事情,恰好有幸读到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
原以为这本书还是枯燥的说教,没想到看了几页后
“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五人选择了“重于泰山”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是宏大的,是有重大意义的。经过与你《故观止》的沟通我对死生的意义更加明确:即使平凡的人也能对国家发挥重要的作用啊。
老师读书随笔【荐】3
《教化和美妙的生活》一书,作者罗素为我们所熟知大多因其在数理和哲学领域的才能,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比较新奇,这位数学家眼中的教化原委是什么样的。
读完这本书后很是敬佩,也读懂了一些:罗素认为,最好的教化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化。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育。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化”——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赐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根据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纪律的培育,在起先都要以嬉戏的形式,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是罗素提倡的“自由教化”所反复强调的。老师应当“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殊珍贵的东西”,并对这些珍贵的东西赐予挖掘与引导,使其达到教化的最美妙境界。
我想,假如我们能够做到谆谆教导,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课都仔细地、奇妙地设计,使学生们在嬉戏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才是真正的教化啊。
文中有一些话语我记得尤其深刻:
(1)即使是对待最小的婴儿,也要像对待将在世上占有其地位的一个人那样予以敬重。
(2)儿童不是通过苦痛的经验,而是通过华蜜和健康的体验去驾驭美德的。
(3)回答有关问题乃是性教化的主要部分。有两条规则须贯彻其中:第一,恒久要真实地回答问题;其次,要完全像对待其他学问一样对待性学问。
(4)缺乏科学,爱是懦弱无力的;缺乏爱,科学是充溢破坏性的。读这本书,就象是找了个指南针,认准了努力方向。实现教化和生活完备的结合,我们着实要为这一天的最终到来而不懈努力!
老师读书随笔【荐】4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化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固步自封、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挥而就,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筹,人生际遇不一样,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很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并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
教师读书随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