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题
诗歌鉴赏的“六看”
一看题目(明确题材,找准方向)
二看作者(联系身世,猜想感情)
三看注释(注释很有可能是“后门”)
四看意象(特定意象抒发特定感情)
五看抒情词句(含蓄中的直白很重要)
六看题干(揣摩出题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下列各项解说有误的是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
、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
、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写出了诗人到黄州后逃离世俗,借酒浇愁,暂得满足的心态。
E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1)“凉”字用得妙。(1分)因为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1分)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1分)。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云遮月),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2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客发笤溪 叶 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诗句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附元稹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下列各项解说有误的是
,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抒发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B. “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
,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渲染得十分浓烈。
,于写景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 。
D
“逆风吹浪打船声 ” 这句话一语双关,各为何意 ?
一是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他的小船在水上逆风而行,浪花敲打着船身,行程很危险。 二是诗人当时的处境。诗人就好比小船,陷害他的权贵就像试图翻覆小船的风浪。
溪 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林景熙是宋元之际的诗人,南宋灭亡后,拒绝与元朝统治者合作,隐居山林。
下列各项解说有误的是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
。“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半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感觉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B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
诗歌鉴赏练习题a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