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竹节人
序言
众所周知,竹节人这篇课文全文围绕“乐趣”这个词来写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As we all know, the whole text of
1
2-4
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5-18
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部分( ):
19-29
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知道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吗?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制作竹节人有哪些步骤?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抓住动词“锯”“钻”“穿”)
步骤一: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步骤二: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步骤三: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当四肢;
步骤四: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
自己手工制作,非常有趣。
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给你什么感受?
从“就成了”可以看出,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的材料是极其简便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趣的竹节人,通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明晰了三个阅读任务需要着重关注的相关段落,并完成了阅读任务。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竹节人》,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围绕“竹节人”讲了哪些内容吗?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有趣的竹节人交朋友。
复习巩固
精读课文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裂缝
黄河长江
比喻
夸张的色彩,写得很有趣。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
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 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给你什么感受?
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非常威风,当线卡住的时候又会显出呆头呆脑的傻样子,给人感觉又很可爱有趣。
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我感觉竹节人就像一个力大无穷的斗士,充满能量和斗志。
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竹节人的有趣可爱?
“斗士”与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形成对比,以及“挺着肚子”的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游戏的快乐心情。
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就的脑袋,做了一套纸盔甲。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一起齐读下面一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他们玩得那样入迷,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家的入迷的呢?
竹节人搏斗的时候威风神气,让人忍不住为它拍手叫好。
想象一下,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他
们才会“跺脚”?又是哪一种情况引来他们“拍手”?为什么要“咋咋呼呼”?他们咋咋呼呼地大概会说些什么?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他们下课玩,上课也忍不住玩。从这些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全班对竹节人游戏的痴迷。
体会情感
完成下列表格。
讲讲文中关于老师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上课时,学生偷玩竹节人。
老师没收了学生的竹节人。
我们发现老师也在偷玩竹节人,他也喜爱竹节人。
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
上课了,有的同学还是忍不住偷玩竹节人,老师生气地把他们的竹节人没收了,却发现老师也在偷玩竹节人,他也喜
《竹节人》优秀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