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无径“导”开路,学海有涯“读”放舟
亓树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84-02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像书山无径“导”开路,学海有涯“读”放舟
亓树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84-02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像一条长河涓涓不息地流淌着,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像一首古老的歌,传唱着人类灵动的智慧。我们读它,不仅是文化的一种弘扬,更是心灵的一种散步,情感的一种释放。但是当前的阅读现状是名著遭遇冷落,经典缺少“粉丝”。
学生远离名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无书可读,书包沉重,名著甚少。二是无暇可用,课内紧张,课余忙碌。三是无导可向,理论虚空,实践低效。在日趋浮华的生活背景下,前两点也许一时难以改变,期待能改变的是第三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导读教学很不重视,不是把“导读”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就是简单地与教材中“名著导读”内容划等号。只关注常考的几本名著,其他的只字不提。这样的阅读现状,让名著的艺术魅力无法再现。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展导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1 书山览胜,引领学生通读名著
学生“读”名著是有效开展“名著导读”的前提。没有学生的“读”,即使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
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总有它的理由。比如《三国演义》一书,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足以打动万千读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成长的经历,他对生命意义朴实而又庄严的阐释,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在流落荒岛以后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以及挑战自然的信心与勇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简爱》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闪光的东西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中也有很多名著的节选,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整部名著。比如,学习《智取生辰纲》就可以联系《水浒传》,学习《杨修之死》可以联系《三国演义》,学习《范进中举》可以联系《儒林外史》。教师要认真地讲授课文中的节选部分,当学生对选读部分有了兴趣时,必然激发对原著的阅读渴望。
2 学海摆渡,引领学生艺海拾贝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好比一个导游,如果教师的文学素养欠缺或投入精力不够,就无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自己先读,只有读了,后面的“导”才有基础、有底气。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高于教材,教材有的,可以精读;教材没有的,要适当补充。如教《隆中对》时,给学生读《三国演义》第三十八章“定三分隆中对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的章节,并讲解与本章节有关的前后情节,使学生知道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式的精辟分析和后来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重要性;教学《智取生辰纲》时,给学生读《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及相关情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名著的概貌。教师既要把握“导”的分寸,又要引导得法。当今学生面临的诱惑很多,选择的
书山无径“导”开路,学海有涯“读”放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