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节清初戏曲作家
一、文人派剧作家
1、吴伟业
作有《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皆“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曲折反映了当时亡国士大夫的悲观绝望心情。
《通天台》:
[赚煞尾]则想那山绕故宫寒,潮向空城打,杜鹃血拣南枝直下。偏是俺历尽西风骚白发,只落得哭向天涯,伤心地附与啼鸦,谁向江头问狄花!难道我的眼呵,盼不到石头车驾,我的泪呵,洒不上修陵松槚,只是年年秋月听悲笳!
《临春阁》:
……(旦仰面大哭介):
[紫花儿序] 娘娘呵!谁似你千娇百纵,谁似你粉艳香融,谁似你断燕惊鸿。我见了芳心犹动,亏下的一点霜降。娘娘,你死得其所,也索罢了。从容,肠断琵琶曲未终。寄语那黑头江总:还亏我薄命昭阳,点缀了诗酒江东。(小生)闻得众文武说两个贵妃许多不是。(旦)都是这班人把江山坏了,借题目说这样话儿。
2、尤侗
生平:(1618~1704)字同人、展成,号悔庵,晚年自称西堂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幼聪明,博闻强记、恃才自负,然仕途坎坷,多愤世之情。直到60多岁才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被康熙帝称为“老名士”。
著作:传奇《钧天乐》;杂剧五种:《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
特点:剧作多取材于历史传说和唐人小说,借以抒发对科场腐朽、仕途多艰的愤懑。曲词典丽,感情激越,具有诗剧特点,很受文人士大夫赞赏。但演出效果不佳,适宜于案头阅读。
二、李玉和苏州派戏剧家
苏州派戏剧家是明末清初承前启后的剧作家群。活动年代基本在明末到康熙二十年前后。活动地域在苏州附近。他们大都是出身低微的职业性或半职业性戏剧家。其作品大都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创作风格近于写实而少浪漫色彩,剧作与舞台演出实践相联系。
李玉:
字玄玉,号苏门啸侣、一笠庵主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精于音律。
一生剧作甚多,今存十九种。
代表作:号称“一人永占”的《一笠庵四种曲》:《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千钟禄》
《清忠谱》:
剧情: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派厂卫缇骑至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市民万余人为保护周顺昌与官府发生激烈冲突。后为首的颜佩韦等五人被逮杀害,周顺昌也被捕入狱,迫害致死。崇祯帝立,魏党垮台,周顺昌等得以昭雪,苏州市民收五人合葬建墓。
艺术成就:塑造了周顺昌这一东林党人的鲜明性格。在舞台上真实再现了群众的浩大斗争场面,展现了不同阶层人的不同性格。主题突出,线索关目简洁洗炼。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的时事历史剧,对《桃花扇》产生了影响。
长生殿,桃花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