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说话”到“会说话”
杨树源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口语交际;敢说;想说;会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34—02
口语交际能力从“想说话”到“会说话”
杨树源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口语交际;敢说;想说;会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34—02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说话
教育家斯第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胆小、说话声音轻、说话不规范,怕说不好老师批评,怕说错话同学笑话。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要消除他们的怯场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说话。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说话,以后再上台说话;也可以先让学生悄悄地对老师说,然后再对大家说;当学生一时说不出或说不准确时,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先让学生采用“填空式”的说话方法,然后再让学生重新说一遍,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其次,要创设让学生说话的宽松氛围。教学中,教师必须走向学生、亲近学生,要作为一个听众、一个朋友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从而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信任的关系,营造出自由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还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既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懂得尊重别人说话,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从而能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交流。
二、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想说话
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们拓展更为广阔、更能够自主参与的口语交际空间,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让学生获得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达到让他们敢说话、想说话的目的。
一要重视课间交流。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流利、准确、有条理,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要注意活动交流。学校或班级要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班队会活动、体育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余兴未尽,对活动中的趣人趣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有想说并“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势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浓厚,而且有话可说。同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口述时条理要清晰,用词要恰当,语言要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要注意日常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中各种行业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要适当地布置交际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家庭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想说话”到“会说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