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造型电影音乐论文
6
一、塑造影片的时空形象
对于影片时空的造型,电影音乐一般通过音画统一的配置来塑造影片的时空形象。毕竟音乐与画面都是电影造型的工具,两者相互阐释共存一体,并以相互融合、协调全都性格。当音乐所表达的人物内心情感与画面呈现的内容形成猛烈的对比关系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共性也就细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使观众在音画冲突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观众心里塑造出性格鲜亮、共性突出的人物形象。以苏联电影《夏伯阳》为例,影片通过音画对立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一位性格残暴、虚伪的白匪军官,使得影片对白匪军官形象的刻画更加入木三分。片中,“军官边弹奏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边下令杀死一名士兵,漂亮的音乐与残忍的画面形成了鲜亮的对比,音画对位的方式突出地表现出军官的残暴与伪善”。在漂亮的乐音反衬下,强化了军官内心的凶狠残忍与道貌岸然,而他的形象也就深深地印在观众的心里,并带给观众猛烈的心理震撼。又如苏联影片《伊凡雷帝》中的一个场景,画面上沙皇伊凡坐在儿子的尸体前,他的儿子是因谋反而被他杀死的,伴随这血腥残酷的画面,却是亲切、甜蜜、温存的摇篮曲,这歌声是伊凡大帝在儿子幼时的摇篮前常常听到的。宁静悠远的音乐同镜头前残酷的画面结合一起,为观众带来一种猛烈的冲击,伊凡大帝性格中的冷酷残忍与仁爱慈祥都显露无疑,突出了伊凡大帝的共性气质与形象特征。音乐与画面形成对位关系,音乐担当情感造型的工具,刻画人物内在形象。音乐擅长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达银幕无法直观的人物简洁的内心情感。当音乐与画面形成对位关系时,音乐塑造着人物内心的情感,并利用与画面的差异刻画人物内在形象,进而达到某种示意和隐喻的功能,表达与升华主题。以美国电影《辛德勒名单》为例,片中有这样一幕,辛德勒和犹太女秘书骑着马在山坡上观看党卫军恣意地屠杀犹太人,这个场景对辛德勒的转变起重要作用。一批批犹太人从屋子里被赶往街道上,枪声此起彼伏,街上逃跑的犹太人被无辜杀害,一个身着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呆滞地穿梭在血腥的街上,而此时消逝了一段与场面情景截然对立的音乐,漂亮的钢琴声加上童稚纯洁的童声合唱《热忱在火炉中燃烧》。这段乐音一下子把人们的留意力集中到小女孩身上,使这个可爱的女孩与整个血腥的画面形成了鲜亮对比,欢快的音乐与压抑的气氛形成鲜亮的对比。接着画面中惨不忍睹的情节一个接一个:被抓来的犹太人,一堆男人排成纵队,从前面一颗子弹就打倒了五个人,似乎一枪杀死一个犹太人都嫌铺张子弹,红衣女孩作为画面中心,孤独无助地在画面中穿梭,牵着辛德勒和众人的视线……“童声合唱始终贯穿在这一组画面里,产生了特别猛烈的视听对比。穿着红衣的女孩,象征着幸福和生命,童声合唱在强调着红衣女孩所象征的生的权利和奇妙生活,正是这一点,深深地刺激了辛德勒,唤醒了他内心的良知。这样的音画对位手法,深刻而猛烈地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并以辛德勒内在视觉所关注的红衣女孩,向人们交代了辛德勒心灵中的猛烈感受。”由此可看出,电影音乐与画面的反差,形神兼备地塑造出了辛德勒的内心世界,触动了他的灵魂,而其中音乐童声合唱的寓意也特别明显,以其丰富的象征意蕴深化并升华了影片的主题。
3
三、延展影片的空间形态
5
电影音乐的造型作用还体现在,利用音画游离的情境下,在原有的“三维空间”基础上,
音乐造型电影音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