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人物品质传承红色文化 作者:宋浩志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1年第09期
【教材分析】
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四首》展现 了诗人高尚的情操,抒发了怀揣报国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志他英雄 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的关联,在与 课文的互文阅读中,学生能不断地借助资料反观语言文字,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 物品质。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联系相关资料,在多元信息的 关联中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升思维水平。
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自觉传承革命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联系相关资料,在多元信息的关 联中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升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导入学习。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讲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请学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二、 自主学习,自主交流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解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部分认真阅读,画出相关语句,运用以前学 过的理解人物的方法,结合查阅的资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多元关联,体会品质
聚焦“局势危急,父亲坚持留京工作”部分。(依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关键语句)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1) 关注对话,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人物品质。
(2) 指导朗读。(出示关键语句)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 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3) 关注语言,引导学生在关联资料中体会人物品质。
(4)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统整,在关注人物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综 合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等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聚焦“父亲被捕”部分。
关注李大钊的行为,引导学生在整合对比中体会人物品质。
聚焦“法庭受审”部分。
(1) 指名朗读“法庭受审”这部分内容。(出示)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 静而慈祥的脸。
(2) 引导学生关联外貌与神态,在联想与想象中体会李大钊的坚贞不屈和慈爱。
(3) 引导学生关联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指导朗读。
(5) 引导学生关联外貌对比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同学找到描写李大钊平时外貌 的文字了吗?老师查到了一段,是鲁迅先生对李大钊的外貌描写,大家联系着读读,有什么发 现?”
(出示)
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 又有些像商人......椭圆的脸、细细的眼睛和胡子、蓝布袍
体会人物品质传承红色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