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文化演讲稿
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
贵州北临巴蜀、南接滇贵、东连荆楚,文明渊系炎黄,但历史载有李白流放夜郎,刘禹锡被贬播州,王守仁贬龙场驿等故事,长期以来贵州竟被视为化外蛮荒之地,逐客流放之京会试不第,蛰居遵义。与郑珍合纂《遵义府志》,搜藏典籍,在研究版本金石目录方面自成一家。1847年赴京会试时,在书肆与曾国藩相识,谈道论文之后,惊为“不意黔中有此宿学”,遂治酒订交,并引荐一时名流,莫友芝因而名满京华。1858年,莫友芝已年近50岁,功名未就,漫游武汉、安徽怀宁等地,曾入胡林翼及曾国藩幕府,受到礼遇。莫友芝遍历上海、苏、杭、扬州,结交名人硕彦,担任过书局选本、校刊工作,写成金石目录等几部专著,有很高学术价值。他的书法,,终年61岁。
莫友芝一生不名一官,而以学术著作蜚声士林,名垂青史,与郑珍并称“西部巨儒”,同入清史《文苑》、《儒林》传。
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是郑珍的表弟,为沙滩三位杰出人物之一,其事业成就在郑、,为清代散文名家,并且是贵州放眼世界介绍西洋文化的第一人。庶昌6岁丧父,21岁为廪贡生,北上顺天应秋闱考试,、知州,管过河工,负责过税务,,开展外交工作,庶昌得随郭嵩涛出使西欧各国,先后到过德、法、美、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留心考察,写成《西洋杂志》一书,介绍各国的内政、外交、社会及经济见闻,希望有所借鉴。后两次任出使日本大臣,以学术文章结交日本朝野名流,受到王室礼遇。归国时,日本天皇特赐一等旭日绶章,朝野盛宴饯别,多年仍为日人怀念。在日本收罗我国古籍26种,刻印《古逸丛书》200卷,也购买很多书籍回国。后任川东兵备道,公余兴学育才,保送人员赴英德留学。中日甲午战起,他率先捐俸助饷,闻战败,遂忧愤成疾,病重回乡逝世,享年61岁。
郑、莫两人同属“宋诗派”,其中郑珍的诗歌可视为清诗史上一流的作品。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给予老百姓由衷的同情,而他描写贵州山水的作品,对贵州独特的溶洞景观,以及奇峰怪石、急流险滩等,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别具特色,对有清一代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黎庶昌则以散文著称,尤其是他担任外交官期间写作的《西洋杂志》一书,相当全面地反映了西欧多国的政教文风和世俗民情,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沙滩文化遗产的精华在于:坚持办学;刻苦学习;购求图书、遗惠后人;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勇于革新开拓。一个僻处西南的山村,能培育出众多经世治国之才,五代连绵,学术文章冠冕一代,使中原人士刮目相看,这绝不是偶然的奇迹。沙滩文化培育的人才,其成就对贵州乃至全国影响深远的,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学术成就上涉及众多门类。郑珍及其子郑知同,治经学、文字学,在晚清独树一帜;莫友芝专精金石目录版本之学,国内独步;方志学在沙滩可称师承有自,从黎恂的《XX县区志》开始,有郑、莫的《遵义府志》,莫祥芝的《上元县志》、《江XX县区志》,郑珍的《XX县区志稿》、黎庶昌的《青浦县志》,郑珍、赵懿的《XX县区志》等系列志书,体例章法都是后世楷模,在存史、资治与教化上流芳史册。
沙滩文化演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