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之路
升华之路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句频频见诸众官方媒体的话,似乎可以被视为中国新一届政府对“转型升级”这一词汇的官方解释。另一个我们较为熟悉的版本,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转型升级”开始成为化解外需突然萎缩而引致的中国经济诸种问题的一个可行解决方案而被提上舆论日程,并日渐成为政商学媒各界一致努力的方向。时至今日,这一词汇已成为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基本共识,堪称经济领域的新“基本国策”。
如何解读“转型升级”
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转型升级这一概念,李克强多次提到并强调,只有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什么叫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所公布的正式文本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迎秋10月14日在公开场合所做的解读,转型升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2011年两会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后,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便成为一个施政纲领。这也是十八大以后用的最多的一个概念,而十八大以前用的比较多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刘迎秋认为,转型与方式有关,升级与技术有关。转型是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等等一系列方式的进步,而升级通常就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国家,它的经验和技术基础的变化。升级和转型一个是技术问题,一个方式问题,转型一定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升级一定是一个和技术和生产相关的一个范畴。升级是经常性,是较快发生的,转型则是较慢发生的。在正常情况下,升级一
定是转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转型一定是升级的必然结果和最终目标。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持续升级就必然会形成转型,转型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新的升级的起点。转型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为基础。
转型升级路径图
为何转,向哪转,如何转?什么样的举措才可以真正称为升级?从执政高层到基层企业,经历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和思考,可以说业已形成了一条明晰的路径图。
还是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语来表述。9月11日,他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着眼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李克强总结了转型升级的三大路径:
其一,扩大内需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主要任务,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基本途径,发展服务业是重要的战略支撑。
其二,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方面的投资,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还专门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发展。
其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营造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
9月16日,李克强又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表示,改革发展与创新紧密相连,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理念、制度、机制创新。创新不仅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可以放大各生产要素的效应,从而提升全社会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发
[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升华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