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验二细菌革兰氏染色 (2)
第1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实验目的
a. 复习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和普通染色的步骤和关键点
b. 掌握革兰氏染色法、芽孢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
c.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第2页,讲稿关于实验二细菌革兰氏染色 (2)
第1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实验目的
a. 复习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和普通染色的步骤和关键点
b. 掌握革兰氏染色法、芽孢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
c.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第2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实验原理
a. 革兰氏染色实验原理
b. 芽孢染色实验原理
第3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实验材料
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插镜纸,接种环,镊子,酒精灯;
革兰氏染液、孔雀绿染液;
香柏油,自来水,95%酒精;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四联球菌( Micrococcus tetragenus)
LB培养基
第4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革兰氏染色实验步骤
1. 涂片
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灼烧,冷却后从试管中去菌液一滴,在洁净载玻片上做一涂膜;
从固体斜面或平板上取菌时,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菌体, 涂抹均匀于玻片上预先滴有的一滴自来水中;
第5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在火焰快速通过干燥(与热固定同步进行).
用镊子夹住涂片一端,在火焰上连续通过几次;以载玻片在手背上试感觉不烫为宜.
第6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初染 在固定的标本上加结晶紫染液1-2滴,染色1min,轻轻滴加水洗; 吸干,
媒染 滴加1-2滴革氏碘液媒染1min, 轻轻水洗,吸干。
脱色 滴加95%乙醇溶液(或30%丙酮乙醇脱色),轻轻摇动玻片至液滴无色,不要过分脱色(约30秒),立即轻轻滴加水洗;吸干。
复染 滴加蕃红染液复染2min,轻轻滴加水洗;
镜检 吸干载玻片背面及标本周围水渍,镜检;
第7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注意标本中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和颜色.
革兰氏阳性菌为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
第8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第9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金黄色葡萄球菌(24hrs)染色结果
第10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金黄色葡萄球菌(48hrs)染色结果
第11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金黄色葡萄球菌(72hrs)染色结果
第12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芽孢染色法(Schaeffer与Fulton氏染色法)
(1)涂片:按常规方法将待检细菌制成一薄的涂片。
(2)晾干固定:待涂片晾干后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
(3)染色:
①加染色液:加5%孔雀绿水溶液于涂片处(染料以铺满涂片为度),然后将涂片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至染液冒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维持5min。加热过程中要随时添加染色液,切勿让标本干涸。(加热时温度不能太高)。
②水洗:待玻片冷却后 ,用水轻轻地冲洗,直至流出的水中无染色液为止。
③复染:用蕃红液染色5min。
第13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4)水洗、晾干或吸干。
(5)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在油镜下观察芽胞、伴孢晶体和菌体的形态以及芽孢的着生位置。
结果:芽胞呈绿色,菌体和伴孢晶体为红色。
第14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2、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
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
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伴孢晶体对200多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因而可将这类产伴孢晶体的细菌制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物农
药——细菌杀虫剂。
特点: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溶于碱性溶剂。
第15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作业
记录并描绘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结果, 注意形状,排列和颜色, 看看与理论上是否相同;如不同,分析原因;
分析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
第16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感谢大家观看
第17页,讲稿共17张,创作于星期日
实验二细菌革兰氏染色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