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8咬文嚼字课件(人教版必修5).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8 咬文嚼字
名句赏读
①日日而省之,日日而改之,是之谓日新又日新。
——《草庐学案》
赏读:天天反省自己,天天改正过错,这就叫作天天新、永远新。
②志不立,如无柁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②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③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现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④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
⑤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胜,尽。
⑥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⑦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⑧索然无味:形容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4.文学常识
朱光潜,安徽桐城县人。著名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美学
文艺理论
翻译
文艺心理学
诗论
1.中心主旨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因为咬文嚼字是文学艺术进步的根本途径,是精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方法。咬文嚼字有助于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有谨严精神,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2.问题讨论
有同学说,读了这篇课文,我越发糊涂了:说到读书方法,朱光潜先生提倡“咬文嚼字”,马南邨先生提倡陶渊明说的读书“不求甚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种看上去截然不同的方法?应该借鉴哪一种?
明确:朱光潜先生提倡的咬文嚼字。从字面入手,联系其情境、意境、思想感情,联想意,创新意,参悟透彻,全面精深。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马南邨先生讲的不求甚解——主张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诸葛亮“独观其大略”,学陆象山“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马南邨要求人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不求甚解也常被用来指摘别人的学习毛病,马南邨也赋予它褒扬意义。
“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囿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却一致。两位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有益的教诲。
3.艺术特色
(1)事例充分典型,说理精辟透彻。
本文的最大的写作特点,就在于作者所举事例充分典型,并且分析非常透彻。例如:作者为了剖析“是”与“这”两字的区别,先后选取了《水浒传》和《红楼梦》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单是文字之争,而且涉及“思想感情”的意味。
又如为了说明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简单地追求“简洁”是文学创作中必须反对的这一观点,作者将《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进行对比,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惊讶的意味”和“斩截的意味”却已存无多,因而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这就是因为“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造成的,从而很好地论证了上述这一观点。
(2)见解新颖独特,语言准确精当。
作者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力,在课文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以及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时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表达出来。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
4.结构图解
课文内容
1.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
3.“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发散迁移
玉楼春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点 拨
1.说法不同,意味不同(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2.字数不同,意蕴不同。
3.字意不同,意蕴不同。
思 考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可谓全诗之“眼”:着一“闹”字,

38咬文嚼字课件(人教版必修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3.18 MB
  • 时间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