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危险作业安全确认许可管理规定
危险作业安全确认许可管理制度
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厂区内危险区工作。
各二级单位(含各驻外单位)相关部门按照专业对口原则,负责本单位技改、定修、抢修项目的危险区域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能源介质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爆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交叉作业等危险性较大作业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的审查、批准、监督、实施工作。
当危险作业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应急救援审查、批准、安全确认许可等事项,部门责任不清晰时,由项目主管部门、生产管理处和安全管理处负责协调。
5 管理内容及要求
一般安全要求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能源介质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爆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交叉作业等危险性较大作业,必须坚持
“先审批、后作业;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作业,谁监护;谁监护,谁负责”的原则,必须办理《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能源介质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动土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断路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高处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吊装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盲板抽堵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爆破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交叉作业安全确认许可证》。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应急救援未经审批合格或落实不到位,不得擅自开工作业。
,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应针对作业内容,开展危险源辨识,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风险交底和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应急自救等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签字存档备查。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至少包括作业过程的安全职责、安全作业知识、技能、信息沟通方式、应急救援、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和要求等。
应急救援内容应当至少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现场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包括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救生绳等)和灭火器材。救援通道不得有障碍物等。
,项目主管单位对作业全过程负专业安全管理责任,生产单位对作业全过程负属地安全管理责任。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对作业全过程负主体监督安全管理责任,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对作业全过程负属地监督安全管理责任。施工单位、项目主管单位、生产单位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专业领导和职工要对本单位作业全过程分别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重点抓、专业领导具体抓、职工安全自主抓”的“四抓”安全责任。
施工单位与生产单位为同一个单位时,履行主体安全管理责任。
危险区域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能源介质作业等有毒、有害气体作业的安全确认单的数据检测值为准许作业的初始检测数值,作业过程中应连续不间断地监测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作业中断过程中必须悬挂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
作业空间氧含量一般为18%~21%,%。当氧含量低于18%时,严禁使用纯氧置换作业介质,以达到氧含量合格。
作业过程中,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叉车等不安全的方式运送作业人员,必须使用架设固定牢靠、临时安全防护合格的梯子运送作业人员。
、物料必须逐项登记,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工器具、物品进入或者丢入危险作业区域。
,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危险性作业有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工作。
同时进行多个危险作业时,必须逐个办理每个危险作业的安全确认许可证,危险区域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能源介质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爆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交叉作业等危险性较大作业的安全确认许可单不能相互替代。
每1项危险作业全过程必须至少安排1名专职监护人员,不得1人监护多个危险作业,严禁无人监护从事危险作业。
发生事故,现场监护人员应当第一时间报告项目负责人,并逐级报告至项目指挥部或公司安全管理处,同时安排救援。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防护安全可靠的条件下进行救援,发生有人中毒、窒息时,救援人员必须佩带隔离式防护面具,并保证至少1人在外部安全区域进行联络。
作业结束后,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应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点作业人员,清理作业材料、
危险作业安全确认许可管理规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