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盘锦地域文化
一、"地域"与"文化"之我见
当我真切地接触到所谓"地域文化"这个词的时候,也不过就
在去年,看了王充闾老先生的一汉族百姓不同俗是常见
的,这在中原地区很少存在。"
这说明了什么?些现象恰恰说明了我们现在盘锦文化的的
底蕴还不够深厚,还缺少大的交流和沟,通 没有真正的碰撞 ——
要知道这种碰撞只有在两种各自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文化之间
才会发生,但是我们盘锦文化没有。以至于几百年来,都没有形
成一种有生命力的,蓬蓬勃勃的文化。
即使是"辽河油田"坐落盘锦,在物质生活产生巨大的飞跃之
后,也没有打破这种思想和精神上的枷锁,仍旧封闭,保守,自
足。油地之间壁垒分明,除了税收的征管方面,油田自成体系,
宛如另外一个独立王国。双方交往非常有限,连一条象样的柏油
马路都没有,电话的沟也通 被限制着。 只是最近几年才冲破藩篱,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沟和交流。通 而事实上,来自全国各个阶层
的油田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的汇聚,但是我们拒绝了交流。
这就是,在盘锦人(不管是移民,还是殖民)表现自己不屈不挠的"拓荒"精神层面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那种传统的,小家
子气的狭隘心理和偏见,那种面对荒芜天地,面对广瀚的未知海
洋表露的胆怯和畏惧,保守和知足随处可见。如仅仅 3959 平方
公里的土地上,民俗上,观念上,以及反映到人性层面的"军阀
割据"现象就很突出,比如大洼人比较开通,随和,团结(因为
海的影响?)。相反,盘山人就"独立性"太强,偏狭,猜忌,习
惯了排外和窝里斗(因为接近穷山恶水的北镇?)。兴隆台区呢?
也许是多少受油田的影响,就显得目光高远,步子迈得要更大和
更快一些。
另外,大家也都知道的,就是即使是同属于东北的方言在如
此小的天地里也大相径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胡家"人的"胡家味
",那种会拐弯的发音独树一帜,但为何如此怪异却叫人难以理
喻。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如果这也叫做"地域特色"或者"地域文
化",至少我觉得是可悲的,是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和意义的,
她不过是我们迈步向前,去追求更高文化的绊脚石,是阻碍"新
文化"发展的"地方保护"势力。
三、我们如何来关注和挖掘盘锦的"地域文化"?
如果勉强说"和东北大地区多 一样,我们的土著先民经过了
红山文化、查海文化、夫余文化、高句丽文化、契丹文化、女真文化、蒙古文化以及满清和殖民文化" (摘自孙兴伟的《盘锦地
域文化探源》)的影响,但也是微乎其微,毕竟不是同一语言背
景下的文化。我再摘引一些孙兴伟的文章:
隋唐以降,由于东北地区战争不断,人口增长缓慢,致使这
一地区的经济与文化衰败。特别是明、清(后金)开战以来,辽东
辽西地区承受了战争的不断洗
盘锦的地域文化及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