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
电池
二、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铅蓄电池基本构造
三、铅蓄电池的主要特性
四、固定型铅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五、阀控铅蓄电池基本结构
六、阀控铅蓄电池原理
七、阀控铅蓄电池特点
八、阀控铅蓄电池充电控制技术
十、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
九、阀控铅蓄电池放电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
一、铅蓄电池基本构造
由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容器组成。
电池
正极板
负极板
正极柱
负极柱
加液孔塞
隔板
容器
第一节铅蓄电池
将若干片正、负极板分别焊在一起,构成极板组,通常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片。正、负极板交错插合在一起,正、负极板之间隔以多微孔隔板,装在耐酸的容器中,加盖封口(盖上留有注液孔)后,就构成铅蓄电池。只要注入电解液,经过初充电后即可使用。
半化成式极板
1、正负极板
1) 作用: 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储存并释放能量。
2) 分类:
涂膏式极板
玻璃丝管式极板
化成式极板
电池
正负极板都由板栅(又称基板)和活性物质组成。板栅是活性物质的载体,并可传导电流。板栅由铅锑合金浇铸而成。活性物质参与电化学反应,储存并释放能量。
一氧化铅(PbO)和金属铅粉混合后,加稀硫酸拌成铅膏,附在板栅上就构成涂膏式极板,经过浸泡、充电、放电、水洗、干燥等化成工艺后,形成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化成终了,正极板上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活性物质为海绵状铅(Pb) 。
一、铅蓄电池基本构造
2)分类:
a. 木质隔板
2、隔板
1)作用:保证正、负极板间的绝缘,同时让电解液中
的正、负离子顺利通过。与极板上的活性物
质反应。
电池
2)要求:具有良好耐酸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微孔多
而均匀且不含有害杂质。
移动型铅蓄电池中,常用一面光滑,一面带有沟槽的木隔板。装配时,有沟槽的一面朝向正极板,使较多的电解液与正极板起反应。此外,在充电过程中,正极板上析出的氧气可沿直槽上升排除,从而减轻隔板的氧化。
一、铅蓄电池基本构造
作用:与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并起离子
导电作用。
3、电解液
注意:任何铅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在15℃,否则会加快蓄电池的损坏。
15℃时,蓄电池电解液密度为:
移动型 ~
固定型 ~
电池
。加H2O
配置:
电池
作用:用来封装极板和电解液。
4、容器:
要求:耐酸、绝缘和足够的机械强度。
材料:硬橡胶、塑料、有机玻璃、无机玻璃等。
二、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电动势的产生。
负极板上的海绵状金属铅由二价铅离子和电子组成。稀硫酸在水中被电离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负极板浸入稀硫酸溶液后,二价铅离子进入溶液,在极板上留下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因而负极板带负电,即产生了电极电位。
同样,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与稀硫酸作用,产生四价铅正离子留在极板上,使正极板带正电,即产生了电极电位。这样,在电他的正、负两极上便产生了电动势。
铅蓄电池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铅。在稀硫酸溶液中,由于电化学作用,正、负极板与电解液之间分别产生了电极电位,正、负两极间电位差就是蓄电池的电动势。
电池
3、充电过程的电化学反应
二、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
2、放电过程的化学反应
三、铅蓄电池的主要特性
铅蓄电池与外界电路联接并有电流流过时,在正负两端测得的电压,称为端电压。
1、电动势与端电压
①电动势
电池开路时,在常温下测得正、负极板之间的电位差称为铅蓄电池的电动势。
可用下面经验公式决定:(d15为15ºC时极板微孔内部电解液的密度)
②端电压
电池
蓄电池(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