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 黄鹤楼》 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 黄鹤楼》 教学设计
严陵中学2021级10、16班 任课老师:刘新梅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目的:
(1)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2)背诵并默写全诗.
2、2
《 黄鹤楼》 教学设计
严陵中学2021级10、16班 任课老师:刘新梅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目的:
(1)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2)背诵并默写全诗.
2、过程和方法目的:
用自己的方式吟诵本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
品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本诗吟诵技巧的学习 。
2、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
简单古诗吟诵的练习.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3、模拟练习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1分钟)
古人有登楼题诗的载: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
”,,曾两次作诗模拟此诗的风格。终究是怎样的一首诗让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如此赞赏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首崔颢的《黄鹤楼》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书:黄鹤楼)
初吟古诗,感受韵律美。 (12分钟)
老师示范吟诵.
2、老师带着学生划好诗歌节奏。
明确: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点明古诗吟诵要求:
①平声平缓而悠长,仄声猛烈而急促(平长仄短)
②尾韵拖长
4、标注好本诗中平声仄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5、学生自由练习。
6、小组展示吟诵成果,老师点评。
(三)细读古诗,品味情感美.(22分钟)
1、你吟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诗中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预设:
生1:从诗歌的最后一句“乡关"和“愁”等词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因为黄昏时分,江面上烟雾覆盖,不知道家乡在何处。(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2:从“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中的“空”可以看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仙人驾鹤飞走的故事已经远去,只留下黄鹤楼和白云亘古不变。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朝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2、老师追问:怎么理解“空”?
学生讨论明确:空茫.
3、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

《 黄鹤楼》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nrdwb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