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军队百团大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才能:
通过讲述百团大战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表达的英勇顽强精神.
《百团大战》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军队百团大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才能:
通过讲述百团大战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表达的英勇顽强精神.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图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理解当时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奋勇对抗.
(三)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
体会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切入幻灯片“百团大战")同学们,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以来获得的重大成功,和此同时,由中国共产党指导的敌后战场也在不断的开拓,有力的配合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后来,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百团大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切入“敌后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在1937—1940年,中共在华东华北建立了很多敌后根据地,大量的钳制着敌人的兵力,使日军倍感受威胁,所以他要分割围困敌后根据地,就进展“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精品文档请下载)
(切入幻灯片“经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着反对投降、鼓舞抗战军民、粉碎日军企图分割围困抗日根据地的目的,,八路军参战部队迅速增至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精品文档请下载)
(切入幻灯片百团大战相关图片)经过这样的艰辛奋战,中共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那它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切入幻灯片“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中国近代史概述中指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终于第一次获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成功。"在“抗日战争主题”的“内容标准”中要求:“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讨论抗日战争成功的历史意义。”《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6课《血肉筑长城》一课内容就是根据这一内容标准规定编写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国共内战,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开展脉络打下根底,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开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血战台儿庄"
《百团大战》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