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2015年广东青年美术大展观感
教学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授课年级:高一级
授课时间:2015年9月19日
授课老师:李燕华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的而比较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画展,利用好《美术鉴赏》的课本,把它用成工具书。在省青年大展的获奖作品中选一副与课本的名作做对比。在比较中学习美术语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抽象艺术、意象艺术、具象艺术的一个初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及美术作品的喜爱之情,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学情分析】
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把《美术鉴赏》作为一门死板的课程向学生灌输,不如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它当做自己的一方乐土,自己主动在里面畅游,这样教师的引导地位就水到渠成,在课堂上也会游刃有余。要让学生喜欢它,就不能把它当做其他文化课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中与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独特魅力,利用多媒体、教师自己的作品、学生的作品;参观博物馆、画展,自己动手办画展等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自我的成就感中学,当然由于条件所限,上述教学方法也不能做的太多,但有一两次效果好的活动就足以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
作为文化教育和审美教师的美术鉴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而专门开设的课程。因此上好美术鉴赏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目前,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误区:鉴赏教学偏重点有所偏离,内容比较片面,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以画论画,割裂了与其他学科有机联系等等。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形态分类。
美术的语言既是具体的,又是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作品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的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六人一小组,组织学生于9月15日星期六参观广州市艺博院举办的“2015年广东青年美术大展”。
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足,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放到电脑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PPT):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二、课程发展:
学生分成六人一个小组介绍有关作品
1、省青年画展银奖《杨贵妃的微笑》PK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2、《杂耍》雕塑PK《击鼓说唱俑》雕塑
3、油画《情系北大仓》——周丽萱PK油画《拾穗者》——米勒
4、油画《缘源》PK中国画《春雪》——吴冠中
评价: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予简单的总结和连接,并评出最佳美术解说员。
(PP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