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卒姆托的“炼金术”一一场所精神的再塑
摘要:卒姆托通常被认为是建筑师中建筑现象学的代表,本文尝试从建筑现象 学的角度,通过建筑场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目的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皮特•卒姆托建筑中"场所精神”的营造手法。
关键词建而成,但建筑氛围由光 来构筑。
)木材的运用
木材是具有生命的材料,因此会给人亲近感,也许与青年时的木工经历有关, 卒姆托总能将木材的属性发挥到极致。圣本尼迪克特教堂外表皮完全用木瓦重重 叠叠搭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木材颜色发生改变,颜色由最初的红褐色褪为碳灰 色,整个建筑在时间的洗礼下产生了生命。
菲尔德克劳斯兄弟教堂(2007)中对木材的使用则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消逝 以及永恒。该教堂内部最初由 112 根松木搭建起内部空间,随后采用当地砂石和 白水泥进行浇筑。建筑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将原有的松木结构烧毁,经过3 个星期 的燃烧后建筑内部留下了松木结构的垂直线条,松木灰成为空间自然的色彩,而 松木的清香也保留在墙体里。虽然在建筑里看不见松木,但松木的“灵魂”依然存 留,如同我们看不见上帝,但上帝一直保佑信徒一般,教堂的定义通过建造过程 表现出来。
建筑的场地
好的设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渐渐成为当地形态和历史的一部分。任何 新的建筑作品都会介入到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汇总,而介入的实质则是新的建筑 应该怀有与现有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的能力”4
地理环境是卒姆托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他将地形地貌中以及地域文化与生 活融入设计,强调场地、人与活动的联系。而这些特点与建筑现象学所关注的“存 在的立足点”不谋而合。
统一
1) 瓦尔斯温泉(1990-1996)位于阿尔卑斯山麓1200 米的瓦尔斯村,当地民
居大多依山而建,此项目也采用了嵌入的方式回应当地环境,犹如一块石头平台 嵌入山体,又有与山体共生长的感觉。温泉建筑走势与山体等高线相契合,整组 建筑语言是现代的,但建筑的材质、体量高度、比例与周围古老山体相处状态是 随和的。建筑内部温泉分为室内温泉和室外温泉两部分,室内部分利用瓦尔斯石 英岩的古朴、沉重、宁静的特质结合昏暗的光线,让人体验到山地内部的力量。 而室外部分腾升的蒸汽,使人在朦胧中看见外部山麓曲折的轮廓,给人一种身处 自然的体验。
圣•本尼迪特教堂(1985-1988)的建造是为了代替之前毁于雪崩的古典式教堂。 教堂往往被看做是城镇区域划分的象征,新教堂建立在山坡的草地上,建筑物位 于陡峭的上坡顶,成为村庄的至高点。通往教堂的道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通道, 这个过程给前来礼拜的人思考时间。整个建筑依地势而建,建筑虽建在上坡,但 基本未对地形做很大破坏,“建筑的基本轮廓由‘伯努利曲线'确定,木柱均匀分布 在曲线上,共 37 根,每根柱子的长度都不一样。 ”按照传统教堂东西走向,祭坛 要求再东面的传统,建筑入口背向村庄,但面对村庄祭拜,给教徒营造一种为家 人祈福的方向感,而整个建筑也因为这一安排给人两个“正面”的感受。教堂叶片 状的外形与木瓦表皮让整个建筑少了一份威严,多了一份亲近,从外部看建筑元 素与背后的森林融为一体,从内部看逐渐消逝的屋顶龙骨与高窗投下的一圈光带 依旧保持了空间的神圣感。
对比
2) 布雷根茨美术馆位于一个古老小镇的边缘,但美术馆并没有附和周边建筑 的古典形态,而是将
皮特·卒姆托的“炼金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