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莎菲女士的日记》文体功能探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莎菲女士的日记》文体功能探究
田 香 摘 要:《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早期创作的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采用日记体小说的文体形式,使文本的真实性与虚构性达到了空前统一。心灵敞开式的自我表白,贴切地表现了一个时代的心灵欲求,文体功能获女士的日记》与《狂人日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莎菲女士的日记》较《狂人日记》的情绪内敛相比,更为焦躁和任性,这和狂人极其严肃的“凡事都须研究”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根源于莎菲思想的茫然和精神的恍惚。一个特殊时代的青年女性的精神困境在日记体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她对爱情对生活的理想追求贴切地表现了一个时代的心灵欲求,文体功能获得了时代意义。

二、文体的凝聚意义

在文本中莎菲把自己的情绪细致入微地写入了日记,没有刻意地选择和整理,展现了一个百无聊赖的病中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世界。许多女性有过类似心态,我们走进莎菲的情感世界的时候,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一个大胆追求情爱的女性在矛盾中放任自己毫无顾忌。伍尔芙说:“很多的感触、敏锐的理解仍然无济于事,除非她能由暂时的、个人性的东西中铸造出那持久不倒的建筑物。”[3](P91)生命本来就是一种具体的存在,在日记体小说中,主人公尽情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着力地穿透个体的行为去领悟生命的价值。
文本采用自我叙述视角,具有很大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它以莎菲为叙述主体,在叙述自己的苦闷和渴望得到凌吉士爱的整个过程,以对爱的所感、所闻、所思为视角,大胆地展示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苇弟真挚热切地爱着莎菲,但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他的眼泪只是换取了她的怜悯,他的软弱只是使得她厌恶,莎菲不爱苇弟看似因为他的猥琐懦弱和不能真正地理解她,但是当南洋留学生凌吉士出现在她的视野中时,她的所有的理由便不攻自破了。凌吉士让莎菲“第一次感到男人的美”,看来莎菲不爱苇弟而迷恋凌吉士,很大程度是出于对男性外表的要求。当她明白凌吉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后,还是不可救药地爱着他。最后无路可走,只能选择逃避,“我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我生命的余剩”。女性在感知和选择爱情时考虑得更多的是非爱情因素,并无法避免地与自己的人生道路联系起来,这种典型的女性爱情观在日记体小说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反映。
丁玲的另一部日记体小说《自杀日记》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有许多类似,其中的女主人公伊萨也是对生活有憧憬但在现实中又失意厌倦,从伊萨的心理独白中我们看到一个彷徨于自杀而又缺乏勇气的女性心理。梦醒了却无路可走!这是莎菲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和创伤的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悲剧。

三、文体的表现意义

日记体小说是日记与小说的巧妙的融合,开拓了传统的情节小说向心理小说的蜕变。小说以三十四篇日记记录了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在她生病的日子里其情绪的厌倦与孤郁一点一滴地真实展现在其中。
小说是虚构的,重在通过故事情节来叙事,是一种公开性的文本;日记是真实的内心世界的记录,重在情绪的自我抒发,是一种隐密性的文本。由此看来日记与小说是两种对立的文本,但日记体小说使小说与日记实现了一种巧妙的融合。它采用了日记的结构形式,但是它又不同于极具隐秘性的日记,它作为一种公开性的文本,在选材上手法上具有一定目的性。日记体小说使文本在表现角度上

《莎菲女士的日记》文体功能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李十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7-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