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回顾
一、医德评价的概念
医德评价是指病人、社会其他成员以及医务人员依据一定的医德理论、规范,对医务人员的行为和医疗卫生保健单位的活动之道德价值所做出的善恶评判。
2021/7/20 星期二
1
上节回、医德修养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 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医疗工作者的医德修养水平高低,都关系到患者的切实利益。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要自觉抵制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事实证明,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就无法与患者良好沟通,继而影响医患关系,影响疾病防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2021/7/20 星期二
9
2,医德修养是培养新型的,合格的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
医德是合格医学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史上,中外著名的医家都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在今天,新一代医务人员应该是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新“四有”医务人员。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才可以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医学人才。
2021/7/20 星期二
10
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明确表示医生首先要“诚”,即是学医的目的是为救人而非名利,其次必须要“精”,即要有高明的医疗技术。
2021/7/20 星期二
11
大医精诚(节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yán chī],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艰、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dì)覃(tán)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2021/7/20 星期二
12
我国著名普外专家裘法祖老先生曾经说过“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也是要警戒我们医学生即要有高超的诊疗技术,也要明白自己学医行医的目的是为解脱众生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疾苦,以慈悲为怀。
2021/7/20 星期二
13
3、医德修养是提高医务人员个体医德素质的内在依据
良好医德的形成是以医务人员个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为前提的。医务人员为人处世的态度就是处理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医社关系的认识态度,良好的医学道德修养,可以明显提高医务人员个体医德素质。
2021/7/20 星期二
14
医德修养的内容有哪些
2021/7/20 星期二
15
(二)医德修养的内容
医德修养的内容即医学道德规范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具体体现为医德规范、医德原则与规则。医德修养的内容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对医务人员提出的要求。
2021/7/20 星期二
16
如何进行医德修养?
2021/7/20 星期二
17
(三)医德修养的途径
1,学习理论知识和榜样
学习文化知识和医德的理论知识,既是医德修养的基础,也是获得修养方法的一种途径。对医德榜样和典型人物的学习,是另一种更直接生动的学习,也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道德修养,起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2021/7/20 星期二
18
2、医德修养必须结合社会实践
一方面医德修养的内容是源于实践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把握医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才能把这些要求同自己的主管实际结合起来,有的放矢的进行修养;另一个方面,医德修养的结果即形成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才能使医务人员知道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医学道德的要求,才能使其自觉地取长补短,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021/7/20 星期二
19
3,医德修养重在自觉
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医德修养的自觉性。只有不断提高自觉修养的意识,才能使医务人员在理论上不断学习和在实践中严格自律,才能使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和诱惑。并有勇气与之斗争,始终站在医德规范和医德要求的阵线上,严守医德修养的成果。
2021/7/20 星期二
20
4,医德修养必须持之以恒
医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磨练意志,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
2021/7/20 星期二
21
5,医德修养
医学专题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