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岳阳张谷英村民居聚落特点.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岳阳张谷英村民居聚落特点
古村遗韵"江南第一大屋场"
【摘要】所谓“屋场”就是自然形成的村民聚居群落。上百户人家是一个屋场,几户人家也可以是一个屋场,这样的在中国乡村随处可见。被誉为中国江南第一大屋场的张谷英大屋场是保存完好的一群古建筑, 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建筑风格之独特,建筑艺术之精美在中国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它集中了中民意识,成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典型代表,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古村始祖张谷英公26代子孙繁衍,数千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本文通过对张谷英村的布局形式、空间结构、建筑特点和民俗民风进行介绍,希望能让后人了解到这个在湖南岳阳的古老村落,为后期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做一个铺垫。
【关键字】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屋场“井字形”布局
一,引言
岳阳张谷英村聚落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县,是一个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古老村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中国罕见的、特别的聚落景观。张谷英村始建于元明交替之际,由创始人张谷英而得名。随着人口繁衍,建筑也分枝散叶。自建立至今的几百年间,张谷英村已形成一个相当大的大型建筑群。该聚落背靠龙形山,面朝渭溪河,整个建筑群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3 个群体组合而成。现有巷道62 条,天井206 个,门头12 个,石桥58 座,厅堂237 个,房屋1732间,总建筑面积达
4万多平米。
在整体布局上,张谷英村人在尊重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风水理论,围绕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关系,采用“天井式”院落组合的平面布局将全村的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在空间结构上,张谷英村用大大小小的交往空间给村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环境。在建筑特点上,张谷英村采用天井式的布局,用以单元的串联组织村民的生活,体现了宗室聚落的特点。
张谷英村民居群的基本构成单元是以堂屋、天井为中心的家庭住宅。通过主、次轴线将所有家庭住宅有序组织成片,通过天井解决采光、通风问题。穿行其间,能够真的实现“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张谷英村落的营造受到了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蕴含了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念。秉持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张谷英村的基本介绍

张谷英村的大屋由西头岸、东头岸、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下新屋等几大片区域组成。其建设期长达数百年而能保持一致的风格景观、同时达到布局的紧凑和协调,归功于去独特的布局形式。
张谷英村的建筑群平面布局最独特之处在于其根据地形所形成的“干枝式”结构;中轴线上一般有三到四进堂屋,最多可达五进;而两侧根据地势,基本对称地伸出三到四个横堂。主堂以及横堂皆由数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中间天井、半开敞的堂屋以及两侧封闭的厢房三个部分构成。单元之间的组合成为“丰”字结构群体布局形式的基础。整个建筑群
的布局形式就是一个完整而形象的宗法家族社会——第一轴线的堂屋中,地坪标高沿地势逐渐升高,并以最后一进堂屋为上堂,供奉祖宗牌位,代表家族的最高权威,逢祭祖、议事等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进头门,门上方有一太极图,以S形分划出的阴阳虚实,象征着富贵绵长,生生不息,反映出张族先人的风水观念。坪内有左右各一个塘,是为集聚雨水备作消防之用。二道门内为三井四进,有大小厅堂、天井各21个,房屋468间,是典型的“深宅天

浅谈岳阳张谷英村民居聚落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7-06-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