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录像课
教学设计
课 题:钓鱼的启示
所在学校:康县碾坝小学
教 师:赵 婧
时 间:2011年9月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钓
小学语文录像课
教学设计
课 题:钓鱼的启示
所在学校:康县碾坝小学
教 师:赵 婧
时 间:2011年9月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让作者把鲈鱼放回湖里,使他从中获得终生启示。
二、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肯定很大。
三、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要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新理念,结合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结合生活读懂课文,并从中受到教育。总之,要让学生把文本与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展示鲈鱼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讨论图中的鲈鱼引出课文中的小男孩。
2、板书课题(《13钓鱼的启示》),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在背景音乐声中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各抒己见,分享对课文的初步了解。
三、自由读文,自学生字新词
1、边读边划出课文中的生词、新词。
2、采取查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弄清字音,理解字、词意思。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与组内其他同学讨论。
4、检查自学情况。
(1)采取单个读,集体读等方式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2)列出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通过对比加深记忆。
四、品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用意,以及从钓鱼到放鱼作者的心理变化。
1、再读课文,想一想父亲为什么要让“我”放掉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说说父亲的做法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体会:
(1)“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让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当时“得意”的心情。用红色的粉笔板书“得意”,突出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
(2)研读
赵婧《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