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分享】
【上片赏析“云树绕(映、掩)堤沙,怒涛卷(似、如)霜雪,
天堑无涯。”】
“绕”字写尽绿树婆娑、江堤曲折之美,“怒涛”写巨浪滔天,
声势浩大,“霜雪”比喻浪花铺天盖地;“卷”字写浪滔汹涌激荡。
全句写尽钱塘潮之声、力、形、;势,惊心动魄。
【下片赏析“重湖叠巘清嘉(呼应“湖”“山”),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数量词)”】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写山中桂花之“嘉”。“十里荷
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之清秀。红花绿叶,桂子金黄,莲子清
香。“三秋”,从时间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写荷花满湖。
全句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把西湖名胜最动人心魄
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强烈震撼力和联想空间。【祥和温馨的生活画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互文,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
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白天悠扬的笛声,“菱歌
泛夜”写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总括,写百姓温馨
游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官员游乐:一是宴
酣之乐,二是山水之乐。“千骑”写阵仗之大,“醉”写心中陶醉,
“吟赏”写精神愉悦,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好景”,字面是杭州的美
景,也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友情祝愿的意味更浓厚。
六、迁移拓展、比较鉴赏
善于铺叙,是此词一大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精心选取最典型
的景物,一句一景,从多维时空极力铺排,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的
极度繁华。
试比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与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以及本词对“荷花”的描述。写一段文字,说说你更喜欢哪
一个作家的作品,并简单说明理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点染的手法(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
诗中铺陈、点染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金国大将金兀术(音 wùzhú)(完颜宗弼)
喜欢读书,尤其是有关中原文化的更是喜欢。有一次,当他读到宋朝
词人柳永的《望海潮》时,首先被开头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
塘自古繁华”所吸引,接着读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时,已经情不自禁地咏出声了,当读到“有三秋桂
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时,忍不住掷下了书,大声说:
“如此胜地,不去枉为人间一遭也。”遂下定决心要兵取钱塘。
又据说金主完颜亮听到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之句时,不禁对杭州的美景产生了神往之情。遂起南侵之意。
课文注释②也说这首词写于 1003 年秋,是赠予当时两浙转运使
孙何的。孙何当时驻节杭州,门禁甚严,柳永想谒见面而不能,就作此词央求名妓“楚楚”歌孙席前。孙问知是柳永所作,第二天孙何就
亲自前往见面。
柳永的《望海潮》究竟有什么魅力会勾起金兀术、完颜亮入侵
大宋的野心呢?孙何为什么听了《望海潮》就亲自前往见柳永呢?
二、关于知识词
1、词兴于隋唐,成熟于五代,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的发展到高
峰。
2、词是诗的一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也叫“歌词”,
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3、词牌:是与韵律相配合的乐调形式。(标题所涉及的是内容。)
4、词的分类
5、风格比较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engwaifai1314
  • 文件大小447 KB
  • 时间2022-07-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