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
[内容提要]
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用西方经济学证明中华文明,完成一次巨大的颠覆,一方面是平反了许多原被认为不太好或不太现实的观念,如自私,虚荣,无私,大自然,窝里斗,一盘散沙,中华民族性,中华文明;另一方面又要求重新思考许多原被认为是十分正面甚至非常好的理念,如平等,自由,民主,组织化,现代化,科学技术,市场制度,西方文明。
虽然完成一次巨大的颠覆,但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举重若轻,最合于西方哲学所谓的“奥卡姆剃刀”的精神,也最合于自然科学所讲的美学原则,因为她的全部家当不过就两下子——一个逻辑原子和一个公设:
逻辑原子:“我”就是“我”,人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
公设:“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
逻辑原子不证自明,而且是人所能有的唯一的不证自明,因为“我”不可能再怀疑“我”;公设是假设的,就像几何学上“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一样,虽不能证明,但符合经验的事实,人人渴望注目礼。
而这一个逻辑原子和一个公设概括起来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人性自利,人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和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是对人性自利进一步的描述。从方法论上讲,怎么样描述一个问题或一件事物是非常重要的。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
有两个卖早餐的,一个在街东边,一个街西边,比邻而卖,而且都是卖面条和粥,外加茶叶蛋。但一个生意好一些,一个生意差一些,尤其是差在茶叶蛋上,街西边的那一家一早晨下来卖不了几个茶叶蛋。
原因何在呢?地理位置一样,客源没什么差别;茶叶蛋也一样,质量没什么差别,差别是在于摊主在推销茶叶蛋时问法不一样,几乎卖不了几个茶叶蛋的是这样问:客官,您好!您要不要茶叶蛋?这样一问,不要的肯定不要了。而卖得好的是这样问:客官,您好!您是要一个茶叶蛋,还是两个茶叶蛋?这样一问,不怎么想要茶叶蛋的也要了!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提问带来的两种不同的效益,所以营销学很重视描述,讲究提问。事实上,做学问也是这样,我记得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正确地描述问题就是问题解决的一半。我觉得爱因斯还说得不够,应该这样说,正确地描述问题就是问题的全部解决。
在关于人性自利这样的描述下,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个逻辑原子和一个公设,就可以推演出13个重要定理或结论,这13个重要定理差不多就能够推演人类的全部历史。
第1级推演:注目礼争夺战。
第2级推演:暴力无效用。
第3级推演:养人方能服人。
第4级推演:社会虚无,文化游戏。
第5级推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方确定一个政治平面。
第6级推演:无私实现自私。
第7级推演:领导人不可或缺。
第8级推演: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征服自己。
第9级推演:窝是暴力的边界。
第10级推演:组织化导致“宏观窝里斗”。
第11级推演:道法自然。
第12级推演:人类前途不妙。
第13级推演:寄厚望于中华。
首先感谢天则所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感谢茅老、张老和盛洪所长的关爱和支持,使我这么一个无名小辈登上了我仰慕已久的天则讲坛。京师之地,人文荟萃,高手熙熙,大师攘攘,好不热闹,我何言哉!所以要感谢天则所以天为则、天下为公的大胸怀。
在这里,我也要特别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邹东涛先生表示感谢,他是第一位在公开场合支持我这个无名小辈的思考的经济学家。2004年10月,在王志华先生《大系统价值学说:变革的政治经济学》学术研讨会上,邹总坦言,君山所作的“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令人耳目一新,极有价值,极其重要。
我所报告的题目叫“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也可以叫作“人类历史的逻辑推演”。需说明的是,这里面要证明的中华文明实质上是一系列判定中华文明的命题合在一起的一个代称。报告内容是我的拙作《颠覆——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的思路和大纲,而该书又是我的长篇哲学随笔《东方红——人世真理和人类命运》的主要框架,所以我今天的报告实质上也就是我《东方红——人世真理和人类命运》的主要框架。
纯粹内视:一种究竟的认知方法
《东方红——人世真理和人类命运》完成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她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方法论,《颠覆——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所贯穿的也是这一新的认知方法论,但由于篇幅有限,我在这本书里面没有交待,所以我在这儿先简单交待一下我的认知方法论。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谈到认知方法,我们通常都会想到归纳和演绎。的确,归纳和演绎是我们认知世界和求索真理的两种主要方法。为什么我们相信每个人都会死去?因为张三死了,李四死了,王五死了,孔夫子走了,毛主席也走了,于是我们归纳得出:人都有一死。为什么我们相信从北京直飞上海要最快、从东京直飞南京也最快、从广州直飞长沙还最快?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我们相信两点之间直线距
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