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
【篇一】李白的诗词解释及赏析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解释】
⑴静夜思》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⑸故园情:思念家乡的情感。故园,指家乡,家乡。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说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详细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即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视这个字。由于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非常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好像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模糊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全都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顾。其次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大。“散”字用得妙。“散”是匀称、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篇四】李白的诗词解释及赏析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辞。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视,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