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
第一篇:鲁迅
姓名:
学号:
性别:
专业:
年级:
指导老师:
?
从古至今,多少关于文学的言论,甚至传说,准确的说: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样式。然而,鲁迅所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
……”
说着,鲁迅先生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管子……
大家被鲁迅先生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故事三:
鲁迅有很多嗜好。比如爱给人起绰号这个从小养成的习性,至老都未能改。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他的成绩不错,屡受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憋不住笑出声来。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不是四条吗?他在北大讲课,当时北大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
7
“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真是搞笑的能手!而且他竟把爱人许广平叫做“害马”,甚至在给母亲写信时也派上用场,说:母亲放心,害马现在很好……
第三篇:鲁迅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阿Q正传》
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
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
《在酒楼上》《孤独者》
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
8
继承、突破与创新
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
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
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
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
《朝花夕拾》
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
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
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
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
2、“漫笔式”写法
9
任心闲谈。
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
《狗·猫·鼠》
(二)
《野草》
1、“独语体”
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
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理思考。
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1生存困境与选择
《死火》《影的告别》《过客》
○2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
《这样的战士》《复仇》其
一、其二《求乞者》
○
3自我命运与形象
10
《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
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
《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
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下篇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
时代的忠实记录
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
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
2、
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
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11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
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②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揭示现实人生弊病与思想文化困境。批判一切奴役和压迫,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深刻性和尖锐性。
2、反常规的思维下的犀利与刻毒
①批判心理和灵魂
《论“他妈的”》《论照相之类》
②
“推背式”思考方法
《小杂感》
③独辟蹊径的思路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杀错了人〉异议》
12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朝花夕拾》共收散文十篇。这些作品写于1926年2月--11月,因为是"回忆的记事",鲁迅自己称它为"回忆文"
。最初在《莽原》上连载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8
年结集出版时改为《朝花夕拾》并由鲁迅加作一篇《小引》,篇目增加为11篇。《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二.略评《
鲁迅(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