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种”粮
罗东 基于上游生产的效率和产品安全等因素,中粮力图将农民和土地纳入到自己的产业链系统。
若不能有效管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可能“引火上身”,例如食品的安全问题。
黑龙江肇东五中粮“种”粮
罗东 基于上游生产的效率和产品安全等因素,中粮力图将农民和土地纳入到自己的产业链系统。
若不能有效管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可能“引火上身”,例如食品的安全问题。
黑龙江肇东五里明镇五里明村的村民王喜全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过去,他就是这个村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位农户。种着25亩地,一亩地挣200元钱左右,从年初到秋天,没有空闲。但自从2009年加入“五里明镇先锋玉米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后,王喜全的收入、生活乃至身份都发生了变化。
王喜全以380元每亩的价格,把自己的25亩地“转包”给了合作社,同时自己还被合作社返聘,负责400亩地的田间管理,月工资800元。年末,王喜全还能拿到约800元的合作社收益分成。
“这两年的生活就这么稳定下来了,而且觉得自己好像被合作社弄回来成了工人。有些村民当时就抱着观望的态度眼瞅着,现在老后悔了。”王喜全坐在家里的土炕上,乐滋滋地描述他的新生活。
主导生产
王喜全“打工”,其中除了自用的5000吨,其余2万吨都以“订单农业”的方式销售给了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生化能源),后者隶属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粮油公司的生化能源部。
中粮集团在粮油产业链上涉及到多种农产品种植,包括稻米、小米、大豆、葡萄……一共近3600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中粮的“全产业链”概念,涵盖从“田间到餐桌”,包括种植、收储物流、贸易、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制造与营销等多个环节,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以及各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全产业链”战略和近年来社会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无关系。比如说番茄汁,如果不能掌握生产茄汁的技术,只是收购、灌装然后去销售,安全风险就会很大。“把这个过程里能控制的环节控制起来的,能拥有的就去投资,如果做不到,也一定要有主导性的对生产的控制和检验。”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
显然,投资只是开始,对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管理才是关键。否则,就有可能“引火上身”。近期发生的蒙牛“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就值得中粮反思。
在“投资拥有或主导生产”的图景里,上游的种植和养殖环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中粮连接着广大分散的小农户和“3600万亩土地”,要做到全部“投资和拥有”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既要“帮扶三农”,企业又不能不计结果地做慈善―企业和农民需要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合作方式实现双赢。
订单农业
中粮希望成为上游种植的生产组织者,但将庞大而松散的农民管理起来困难重重。
一个首要的困难是,农作物品种繁多,品质则参差不齐。如黑龙江依兰县有100万亩水稻,多达120多个水稻品种。再比如小麦,如果没有统一管理,收上的农产品难免质量参差。而在农户方面,由于区域比较封闭,王喜全们很难接触外界的信息,不清
中粮“种”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