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完成,认识三大改造的本质,理解三大改造的途径、时间、结果和意义,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本质及存在的问题,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的意义。(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过程和第五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完成,认识三大改造的本质,理解三大改造的途径、时间、结果和意义,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本质及存在的问题,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的意义。(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板书表格,使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知识串联,使学生认识其本质;通过课文朗读和讲授,使学生理解三大改造。(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三大改造前后人们生活的改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的品质,通过对三大改造过程的讲解,使学生根本理解经济开展一般规律。(精品文档请下载)
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根本史实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本质。
教学方法:
通过板书表格,使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知识串联,使学生认识其本质;通过课文朗读和讲授,使学生理解三大改造.(精品文档请下载)
新课:
复习:
简要列举一五方案主要成就
我们为何要进展一五方案?
(1)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消费到达历史最高程度,但我国照旧是落后的农业国。(精品文档请下载)
(2)我国工业程度低、工业根底薄弱、门类不全。
(二)导入:
随着一五方案如火如荼的进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得以起步,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必须提供农产品的产量,但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消费关系,极大阻碍了农产品的产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消费关系进展一次调整,从经济根源上为工业化建立铺平道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三大改造》。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讲授:
1、对农业的改造
(1)原因: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立的需要。
问题设置:工业的原材料主要从哪里产生?
预设答复:农业、商业。
(2)方式: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消费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问题设置: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新中国建立后,分散的个体农户消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怎样组织?(精品文档请下载)
预设答复:工厂、组团、消费合作社。
(3)时间:1953到1956年。
(4)图片展示《农民申请参加农业合作社》
(5)结果: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消费合作社。(精品文档请下载)
(6)图片展示《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2、对手工业的改造
(1)时间:1956年。
(2)方式:手工业消费合作社。
问题设置:对农业我们采取农业消费合作社的方式改革消费关系,那么对于手工业呢?(提示手工业大都依附于农业)(精品文档请下载)
预设答复:手工业消费合作社.
(3)过程: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消费合作社.
第五课《三大改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