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三篇冰心散文
冰心散文《图画》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
回过头来,只一道的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冰心散文的言语特色
用词特点分析
(一)善于化用古代诗词
冰心的散文汲取了对优秀古代散文的传承、融合和发展,因其自幼曾喜诵古代诗文,常以凝练从容的笔触描摹如画似曲的景色,从时而静谧时而雀跃的感官中刻画新的艺术创新和探索,对精妙深刻的诗词作出新的引用和导演,赋予古色诗篇以新的启示和评述,切实流露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情趣,返璞归真,至情至深。例如在(《往事》(二)之三)写到:“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今夜的林中,也不宜爱友话别,叮咛细语。”冰心善于从一种微妙细小的感官,化用“月下静女”的审美,在这寥寥数笔为画墨铺上飞扬的线条,在古朴的水墨画里赋予色彩动感和灵气,传神地呢喃了月下山中的感受,在无限展开的想象中,将《诗经・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其娈”的清秀小笔勾勒,“低眉垂袖,璎珞矜严”的高洁神态与月光的清透无暇又相得益彰。相比于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月光娟娟,照见众齿,历落如排朽琼。”映射的深邃与冷峻,冰心的文字却清明地显出一番空灵超逸的情调。冰心引景顿悟的点拨恰到好处,耐人寻味而又刻骨铭心。这也恰是“冰心体”影响激励一代青年的造诣所在。
(二)巧用清新活泼的口语词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在总的路线中,我选定了自己的工作,就是:愿为创作儿童文学而努力。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光明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1]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冰心巧用清新活泼的口语词,使生机勃勃的生命群组透出流畅明晰的动感。健康活泼的儿童,快乐光明的新事物和光辉灿烂的远景相连的构图兀自轻巧,真切自然。如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写到:女孩子、男孩子。东一堆,西一簇,咭咭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在知春亭畔开欢的孩子“东一堆,西一簇,咭咭呱呱,说些什么,笑些什么”星星点点的童趣在作者口语化的笔调里显得不亦乐乎,这些纯口语的词汇并没有世俗的戾气、华丽的辞藻,反而凸显了文章活泼轻跳的基调,增强了文字的亲昵感,让人觉得成群结队的孩子就活脱脱地散落在你愉悦的视野里。优雅敏锐的冰心,内心向往宁静闲适,渴于与自然相融,行文中清极秀极的景致,透过作者明朗的口语化描述,给人留下视觉上朴素的悠然感。
二、句式特点分析
(一)善用明快灵动的短句
短句的表达形式形成单纯的语义关系,切实符合冰心创作的
[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三篇冰心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