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筒仓长期储粮试验
立筒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储粮仓型,具有完成粮食的接收、发放、储存、清理、称重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在我库一直以来都被用作面粉加工厂的中转库。去年以来由于我库的粮食库存量增大,加之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占用部分仓房,造成仓容不足。为提高仓容利用率,节约资金,粮库开始考虑能否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华粮公司立筒仓用于储存储备粮,但对于立筒仓能否长期储粮,尤其是储粮的安全性,谁也没有把握。在库领导的支持下,开展了立筒仓长期储粮试验,对储粮过程中的粮情检测、隔热密闭、熏蒸杀虫和机械通风等作了探讨。
1、仓房概况
华粮公司立筒仓竣工于1996年,有大筒仓12个,星仓5个,,,总容量10800T,流化出入仓,进粮时将粮食倒入卸粮坑,由斗提机提升到上部,经溜管下滑,再经埋刮机分配,进入各个筒仓,输送量约为50T/h,出粮时粮食由仓底溜管滑下,进入刮板输送机输送到加工车间,非常方便。立筒仓配备有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设施,1998年用50T小麦做过“洗仓”处理,2000年开始装粮(商品粮)做压仓实验。
2、储粮试验
去年,除5个星仓及尾仓(116#)外,其余11个大筒仓先后陆续进粮作储粮试验。
因为小麦后熟期长,耐热性、耐储性好,不容易发热,所以选择了小麦作为长期储存的粮种,有中央储备粮和广西区储备粮,其品质基本符合《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
“宜存”指标的规定,但132仓小麦水分超标,其它仓的小麦入仓时相当部分属于严重虫粮,从2004年7月至2004年12月止第一阶段进粮完成,第二阶段进粮为2005年上半年(注:由于本人接管筒仓工作不久,本文陈述的多为2005年4月至10月的储粮变化情况)
立筒仓的混凝土砼墙和小麦两者均属热的不良导体,即仓体周围受外界高温影响后,其吸热慢,导热也慢,小麦亦然。也就是说,当外界大气温度达到最高值后,仓壁已放热,当外温逐步下降时,仓壁反过来作为热源,形成了由内向外放热,所以紧靠仓壁10~30cm,锥底和表层的热量则容易积聚(也就是常说的该部位易出现结露和挂壁现象),其规律是气温影响边部、表层粮温,边部粮温影响次外部粮温,当气温上升季节则循环上升,下降时也循环下降,而气温与中下部粮温形成明显的温差,所以筒仓储粮“冷心”现象明显,且冷心保留时间很长,故利用立筒仓进行长期循环,只在粮堆内杂质不集中,避免害虫大量发生,粮情变化也就较稳定,下表为136仓各月份小麦平均温度变化情况: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粮温
由表可以看出,即使在夏季粮温也保持在较低水平。
华粮公司立筒仓自竣工以来一直未进行过气密性的检测和仓体的维修工作,仓壁、仓顶存在缝隙,仓体与机械、电气设备的连接部位有泄漏现象,各仓在熏蒸过程中PH3气体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也不尽相同:有些仓显然达不到环流熏蒸的气密要求,如134#仓于2005年9月13日投药ALP4㎏,,其浓度变化如下表:
检测时间
9月14日
9月16日
9月19日
9月22日
浓度PP
立筒仓长期储粮试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