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辫识与监控
熟练掌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知识
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监控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是事故发生过程中能量与物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 即整改,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及 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 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 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当地人 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节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冶金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
冶金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设计单位是否有设计资质, 项目是否履行立项申请、审查、审批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 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是否存在私自变更设计、擅自改变 工艺布局和增减设备的情况。
(2)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设备选型、水、油、汽等系统 配置是否进行了安全风险辨识,是否落实了控制重大危险源 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措施。
(3)冶炼、铸造等生产环节冷却水是否及时排放,起重和 吊运铁水、钢水、铜水、铝水等液态金属专用设备的设计单 位资质、选型配套、制造企业资质、安装、运行和安全管理, 是否达到安全规程要求。
(4)冶炼、铸造生产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高温物质与水、 油、汽等物质的隔离防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设备设施有缺 陷的是否整改消除。
(5)高炉风口平台、炉身、炉顶等区域煤气泄漏、冷却壁 损坏、炉皮开裂、炉顶设备装料系统、制粉喷煤系统及热风 炉等重大危险部位和区域,是否处于受控安全状态。
(6)转炉、精炼炉、均热炉的炉体冷却、倾翻、烟气回收 等工艺环节是否处于受控安全状态,是否严格执行煤气生 产、储存、输送、使用环节防止泄漏、中毒窒息、爆炸的安 全管理制度,煤气柜、管线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 否符合相关安全规程要求。
(7)冶炼过程中涉及氧气、氢气、二氧化硫、氮气、氯气、 氨气等气压的生产、储存、输送、使用,预防泄露、中毒、 窒息、爆炸等防范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 配置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
(8)冶金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强碱、强酸使用环 节,预防爆炸、烧烫伤、中毒、外泄等防范制度的执行清况, 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程
的要求。(9 )作业现场设置防范各类机械伤害事故安全防 护设施、安全警云标志、监控报警、联锁和自动保护装置的 情况。
二、钢铁冶炼、轧制及其他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1 .王体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排查治理措施 (l )抽风机 抽风机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烧结矿的质量。抽风机存在 的下安全因素是转子不平衡运动中发生振动的问题。针对这 一问题,在更换新的叶轮前应当对其作平衡试验;提高除尘 效率,改善风机工作条件;适当加长、加粗集气管,使废气 及粉尘在管中流速减慢,增大灰三沉降的比率。同时,加强 二次除尘器的检修和维护 (2 )带式烧结机带式烧结机存在 的不安全因素是烧结机的机体又大、又长,生产与检修工人 会因联系失误而造成事故。随着烧结机长度的增加,台车跑 偏现象卫很严重;受高温的变化,易产生过热“塌腰”现象。 所以应当为烧结机的二、停,设置必要的联系信号,并设立 一定的保护装置
(3)翻车机由于翻车机联络工和司机联系 失误,车皮未能对正站台车即行翻车,会发生站台车及旋转
骨架撞坏事故;工人处理事故易发生挤手、 砸脚事故。2 .焦 化生产事故隐患及排查治理措施 (1 )防火防爆一切防火防
爆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生产可燃(爆炸)睦混合物或防止产生 和隔离足够强度的活化能,以避免激发可燃性混合物发生燃 烧、爆炸为此,必须弄清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和活化能是 如何产生的,以及防止其产生和互相接近的措施。 有可燃(爆
炸)胜混合物的形成是难以避免的,如易燃液体贮槽上部空 间就存在可燃(爆炸)睦混合物因此,在充装物料前,往贮 槽内先充隋性气体(如氮),排由蒸气后才可避免上述现象 发生。止匕外,选用浮顶式贮槽也可以避免产生可燃(爆炸)
性混合物。其他非正常形成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和 预防措施如下(2 )泄漏泄漏是常见的生产可燃(爆炸)性 混合物的原因。可燃气体、易嫌液体和温度超过闪点的液体 的泄漏,都会在漏由的区域或漏生的液面上产生可燃 (爆炸)
哇混合物。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 设备、容器和
管道本身存在漏洞或裂缝。 ②操作不当。主要对可能泄漏
或产生含油废水的生产装置周围应设围堰。化产车间下水道 应设水封井、隔油池等。
(3 )放散焦化厂许多设备都设有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