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悲剧的诞生》有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悲剧的诞生》有感

经贸学院国贸雷恩1401 20141603719 方正
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伟大哲学家尼采带领我们一起探究了希腊悲剧起源问题,并讨论希腊悲剧最终没落的原因。尼采认为,造成希腊悲剧消亡的是欧里彼得斯所代表的科学主义。是科学主义扼杀了悲剧精神,这也构成了尼采对科学主义的第一个指控。 
按照尼采的理解,希腊悲剧产生自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这两种二元冲动的结合。阿波罗是造型之神、预言之神、光明之神,表征着个体化的冲动、设立界限的冲动;狄奥尼索斯则是酒神,表征着融合的冲动。展开来说,如果阿波罗,如果阿波罗表征着一种区分的力量,那么狄奥尼索斯就是一种和解的力量。日神精神在希腊悲剧中具体表现为造型艺术,而酒神精神则表现为音乐。歌队,则是使造型艺术与音乐艺术统合在一起的关键。借助歌队,酒神音乐不断向日神形象世界迸发,悲剧从而诞生。 
而尼采认为,欧里彼得斯对悲剧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将观众和世俗生活带上了舞台,从而严重削弱了歌队的力量。迎合了大众口味的同时,艺术的本真性与独立性却丧失殆尽了。在原来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的笔下,悲剧是观众通达存在的中介,凭借悲剧,人能够暂时将声色世界的种种现象暂时地“悬置”,迈向终极的“太一”,洞察人生的真相。而欧里彼得斯的悲剧则纯粹的变成了大众的娱乐消遣,这种悲剧只是大众在现象世界生活的平淡延续,因为,作为冲向本体的酒神精神已经消失得当然无存了。“把那原始的全能的酒神因素从悲剧中排除出去,把悲剧完全和重新建立在非酒神的艺术、风俗和世界观基础之上——这就是现在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欧里彼得斯的意图”尼采在这里提出,希腊悲剧的高贵气质最终毁于向大众的妥协。“然而,‘公众’不过是一句空话,绝无同等的和自足的价值。艺术家凭什么承担义务,要去迎合一种仅仅靠数量显示其强大的力量呢?”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畜群道德”宰制“主人道德”的理论前奏。 
艺术的庸俗化使希腊的悲剧衰落了,继而是喜剧的崛起。希腊喜剧的这种蜕变过程仿佛是人类艺术发展的一个微缩历史——艺术的本位性不断丧失,艺术不断地被大众化与商品化。“在一切假艺术那里发生的情况,倾向之急剧衰落……当批评家支配着剧场和音乐会,记者支配着学校,报刊支配着社会的时候,艺术就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美学批评则被当作维系虚荣、涣散、自私、原本可怜而绝无创造性的社团的纽带了。” 
尼采认为,欧里彼得斯对悲剧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则是将逻辑思辨的内容注入了悲剧。“倘若现在全民推究哲理,以前所未闻的精明管理土地、财产和进行诉讼,那么这是他的功劳,是他想人民灌输智慧的结果。”“他一方面尽其所能摆脱酒神因素,而另一方面又无力达到史诗的日神效果。因此,现在为了一般能产生效果,就需要新的刺激手段,这种手段现在不再属于两种仅有的艺术冲动即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的范围。它是冷漠悖理的思考——以取代人身的直观……” 
如果说艺术因大众力量的注入而走向了庸俗,那么当理性侵入了艺术领域,则会使艺术彻底死亡。艺术本不是理性处理的对象,因为审美思维与艺术思维是两种决然不同的思维。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就详细考察了艺术的本质,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无蔽的状态,是如其所是而显示自身者。进而,海德格尔断定,艺术是真理的发生。海德格尔清楚认识到艺术真理与理性的真理是绝然不同的,艺术在理性的目光看来是神秘

读《悲剧的诞生》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243595614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7-07-04